-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抑郁症影像遗传学研究浅谈
* * 抑郁症的影像遗传学研究浅谈 1.抑郁症概念 2.抑郁症病因探究 3.抑郁症的影像遗传学研究 4.小结 抑郁症——心灵杀手 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典型症状: 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意志活动减退 认知障碍 全球抑郁症患者:3.5亿 WHO预计:2020年,人类第二大疾患 (1~3)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生物 神经 行为 环境 影像 心理 … 遗传 Mattay et al Biol Psychol 2008 研究局限性 遗传学研究: 人格问卷 临床评估 神经电生理测验 ……(7) 关联性背后的机制? Mattay et al Biol Psychol 2008 影像学研究: 海马(认知记忆) 杏仁核(负性信息调节) 扣带回前部(情感整合) 前额叶皮层(信息加工) ……(8~11) 受试者的遗传背景? 研究局限性 影像遗传学 神经科学 遗传学 信息/工程学科 影像学 放射科医生 精神神经科医生 计算机图像处理专家 遗传学专家 统计学专家 新思路——影像遗传学 Mattay et al Biol Psychol 2008 抑郁症影像遗传学的主要发现 5-HT相关的基因(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5-HTT基因、5-HTTLPR 、5-HT受体基因和单胺氧化酶基因等)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 精神分裂症断裂-l型(DISC1)基因 载脂蛋白E(APOE)基因 大麻素受体1(CNRl)基因 ……(7) 抑郁症影像遗传学的主要发现 (Frodl,et,al. Acta Psychiatry,2008) 5-HTTLPR 5-HTTLPR 5-羟色胺转运基因启动序列 5-HT:生理和行为的调控因子 5-HTT:重摄取突触间隙的5-HT 5-HTTLPR :短等位基因(S),长等位基因(L) 5-HT 5-HTT 5-HTTLPR 改啊!!! (1)结构影像: Hickie等: 携带S等位基因---尾状核、扣带回、 杏仁核体积减小(12~14) Frodl等: 纯合L等位基因---灰质体积明显减小如背侧额前叶皮质、前扣带回皮质、杏仁核、海马前部等(15) Taylor等: 海马体积减小 早发 (发病年 龄55岁) ---S等位基因 抑郁症晚期发作的年龄---L等位基因(12) Hariri(16), Heinz(17) 等: 负性刺激 S等位基因携带者杏仁核的活性更高,杏仁核与腹内侧前额皮质联系增强 5-HTTLP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情绪障碍的典型易患因素 . Hariri, et al. Science, 2002 (2)功能影像: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药物对5-HTT的占有率在 L/L等位基因携带者中较高,从而对抗抑郁剂治疗反应较好(18) 抑郁症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2)药物治疗反应: 小结 1 现状: 抑郁症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3.5亿患者只是冰山一角; 抑郁症的影像遗传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抑郁症发病与大脑改变的因果关系; 候选基因选择,研究结论各异。 展望: 多学科密切合作 前瞻性的随访研究??? 单个候选基因—多基因—全基因组并联分析(GWAS) 高危险个体识别 个体化治疗 小结 2 1.Nestler EJ, M Barrot, RJ DiLeone, et al.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 Neuron, 2002,34(1):13-25. 2.Belmaer R H,Agam G.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N Engl J Med,2008, 358:55-68. 3.顾牛范.抑郁症—全科医生诊疗中的误区[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8);592-584. 4.Goodman M, New AS, Triebwasser J,et al. Phenotype, endophenotype, and genotype comparisons betwee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J Pers Disord, 2010, 24: 38-59. 5.Tairyan K, Illes J. Imaging genetics and the power of combined technologies: a perspective from neuro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