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教案学交导练.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下册语教案学交导练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 生《望庐山瀑布》,《绝句》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李白的诗。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第二课时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第三课时 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éng,是“曾经”的意思。谙,ā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 [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五、综合比较(异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