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真性情·对话篇
教育真性情·对话篇
我们的教育对象时常处于迷茫和困顿中,需要我们用语言的“火把”照亮他们的心灵前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时常处于失落与孤寂中,需要我们用语言的“种子”丰盈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育真性情·对话篇
——与学生对话的艺术
郑 英
以下是著名的“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
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了一个失恋的人。
……
失恋者: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
失恋者:那是自然。
苏格拉底: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恋者:不会的。她曾经对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失恋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开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得对你很有情意,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恋者:可我为她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
苏格拉底: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因为你在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她也给了你快乐。
……
针对失恋者诸多偏激的诘问,苏格拉底从容引导,其思想和语言的智慧在简洁凝练的话语中,如万丈巨幅般悄然铺陈,让失恋者从消极、迷茫、偏激中摆脱出来,走向积极、清醒、释然。人们只见语言中的理,而忘记了语言本身,这就是苏氏语言的魅力。这对我们班主任具有怎样的启发意义呀!
如果把班主任的道德引领看作是一条“线”,那么其中的每一次言说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点”,德育引领就是由许多这样的“点”聚变而成。教师唯有在“点”上下工夫,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更高的品质。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如何使语言充满情趣和艺术魅力,触动学生思维的“穴位”,从而成为源头溪水,需讲究以下原则。
一、问明原委,有的放矢
要使对话有效,首先要弄清情况,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而结合学生个性,有的放矢。若是主观臆断,或是一厢情愿,都会导致说的效果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认真自习,一学生却趴在课桌上“睡觉”。教师很不悦,喝问:“你在干什么?”学生却似无动于衷,置若罔闻。教师怒不可遏,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事后得知,该生刚刚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家庭变故。
对于偶发事件,教师要及时处理,但及时不等于武断。案例中,教师看似介入教育事件并努力进行教育,但实质上是一种鲁莽粗暴的行为,缺乏对学生起码的尊重,体现的是教师居师自恃和颐指气使的真实心理。这样的习惯性语言,容易给师生的情感链条增添阻隔,带来无形的沟通障碍。
某学生因亲人去世,悲伤不已。班主任出于好意,为了帮他走出哀痛的阴霾,于是试图鼓动全班同学关爱这位学生:“同学们,××同学的亲人前几天不幸去世了,希望大家多一份爱心,关注身边的同学。”哪知这个学生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坚决不愿再来上课了。
教师原本一番好心,却没有料到自己的话语会存在“黑洞”,反而成了一种意外伤害,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原因何在?对话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人说了什么,而在于对方感受到了什么。事实上,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以维护自己的尊严感和自尊心,这一点胜过得到教师的关爱。案例中,潜意识里把学生当成弱者,于是学生在无形中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由此遭受了心灵上的创伤,这是在师生交流中经常发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早上,教室里书声朗朗,班主任忽然发现一学生发呆。马上喝问:“××,怎么回事?一大早就发呆,快点读。”该生慢腾腾地翻书,另外的同学停下来看他。教师不悦:“看什么看,关你们什么事,管自己早读。”于是读书声又起。教师突然发现另一同学的作业未交,很不耐烦:“×××,快点把作业本交上来。”该学生停下读书,翻找抽屉,其他同学再次停顿下来……就这样,早读进程在班主任的训斥中被频频打断。
讲话必须考虑到语境,进而把握讲话的时机和方式,而不可随意地临场发挥,打破积极的氛围。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看似积极引导,介入学习,关注个体,可效果却与之相反。且不说当众喝问给当事学生带来的负面情绪,它还干扰了全班同学的正常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致,原本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的不当干预下走向消极,待到了此时,教师再来设法调整,难度可就大了。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轻轻走过去提醒即可。
相同的情境,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度,对话的效果就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一定要结合语境,根据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语境之于语言本身,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语言需溶入语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有效的对话强调“语”与“境”的融合,使对话内容(即“语”)与谈话氛围(即“境”)最终达到高度的和谐,浑然一体。
一次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