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35章 繁荣期文学运动理论批评和创作主潮
第三十五章 繁荣期文学运动、理论批评与创作主潮 第一节 文学运动、理论与论争 一、第四次文代会 1979年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确立为新时期文艺的基本方向和政策。 大会的召开,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中国文联及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在内的全国性各专业文艺协会全面恢复活动。 回目录 二、评奖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中国文学奖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 文体上看,短篇小说有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则有“茅盾文学奖”,历史长篇小说有“姚雪垠奖”,电影剧本有“夏衍电影文学奖”,话剧领域有“曹禺奖”,京味儿小说有“老舍文学奖”,还有囊括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评论理论及文学翻译多项内容的“鲁迅文学奖”等。 评奖形式有五种:中国作家协会设立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省级设立的如山西的赵树理文学奖等;由已故作家命名的奖项,如冰心散文奖、郭沫若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由媒体设立的文学奖,如《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主办的“华语传媒文学大奖”;还有就是一些企业出资举办的奖项。 三、文学研究方法论讨论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文学研究“方法热”勃然兴起。 “方法热”兴起的原因:借方法论对价值观进行冲击,老化的文学批评的需要与文学创作新现象的推动,国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 “新方法”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西方现代以来流行的各种理论批评流派的方法,如精神分析学、神话原型理论、阐释学、现象学、符号学、叙述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第二,引进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些概念、知识和方法,如突变论、全息学、模糊集合论、模糊逻辑学等。第三,运用系统科学的诸种方法,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等。 意义: 其一肯定了方法论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二认识到文学研究方法是由处于不同层次的诸多方法构成的综合体系。 其三肯定了以“三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对于调整或改变思维方式,促使文学研究方法变革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 但在方法论的讨论中要警惕科学主义的倾向 。 四、人道主义与主体性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道主义问题再次成为文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持续的争论。 辨明人道主义的内涵和思想实质,是新时期理论批评界接纳人道主义的起始点。 人道主义讨论中的核心是人道主义的性质问题,其中包括人道主义是否仅仅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这两个理论问题。 1983年1月,《文艺报》、《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新时期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 1983年3月,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大会,周扬提交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一文,肯定人道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功绩和提倡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必要,并认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仍然存在异化问题。 胡乔木于1984年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不点名地对周扬、王若水文章中的观点提出批评意见,并正面阐明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系列看法。 1986年,高尔泰在《人道主义———当代争论的备忘录》中对这场争论作了总结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在辨析了诸如“人”、“人道主义”、“自由”等概念后,再次回答了“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人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问题,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提法。 自1985年始,刘再复先后发表了《文学研究应以人为思维中心》和《论文学的主体性》两文,纲要式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以人为主体作为文学的思维中心的理论。 两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文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1985、1986年间,主要有三次大的讨论,分别是上海《文汇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以及广东《当代文坛报》组织的讨论。 经过这场争论,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某些漏洞和弱点得到修正和完善。同时也激发了一些批评家的主体意识,形成了具有一定人文主义色彩的主体性文学批评。 五、存在主义的传播与影响 存在主义曾两度东渐,一次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另一次则是新时期的80 年代,形成了“萨特热”、“存在主义热”。 存在主义相关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早在1980年前就开始了。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存在主义美学概念成为新时期文艺理论的新资源。 如果说人道主义是1985年前文学的价值观,那么,存在主义就是其后中国文学基本的价值观之一。在经历了80年代的“萨特热”和“存在主义热”之后,存在主义逐渐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实践路向之一。 六、现代主义的传播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主义再度进入中国,并对1978 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新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t VIP
- 回话有招高情商回话术书本.doc VIP
-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课件.ppt VIP
- 沪教8AUnit6Ancientstories more practice-The story of 100,000 arrows 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 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研讨会:技术与工程领域总体介绍.pptx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 并列复合句 讲义学案(解析版).pdf VIP
- 血常规结果解释ppt课件.pptx VIP
- 第16课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第二册.pptx VIP
- 软件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x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