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攻击行为与暴力犯罪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少年攻击行为与暴力犯罪课件

儿童少年攻击行为与暴力犯罪 2001年3月2日下午, 包头市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因追逐耍闹将另一名学生的毛衣撕开了一个小口子,两人遂相互推搡争执。 老师将他们带回办公室进行劝导,两人均表示和解。不料,放学后,在同学的怂恿下,毛衣被撕开一个小口子的同学再次追上对方,要求其赔件新毛衣,对方不答应,两人又扭打在一起。厮打中,毛衣被撕破的同学手握借来的刀子向对方挥舞捅扎。 被扎同学的颈部和左前胸各中一刀,最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2002.1.17年浙江中学生徐某放学回家 母亲吴某开始不停地唠叨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应当更加刻苦学习,迎头赶上什么 的。总觉得母亲给自己的压力太大的徐某于是操起一把铁榔头,将其母亲杀害。“好学生徐某杀母”案曾经一度震惊全国。 中国北京 有61.7%的学生报告说,在过去一年中,他们学校中发生过学生被打的事件,报告发生过学生被抢(勒索)、老师被打和社会人员来学校寻衅生事的学生分别为42.1%,32.1%和43.6%。 美国司法部 1993年公布了一份报告表明,15%的被试学生所在的学校有团伙,16%的被试学生承认,有学生攻击过或威胁过教师。 2007年10月10日,美国俄亥俄州一名14岁的学生开枪打伤至少4人,然后饮弹自尽。肇事学生因参与打架于9日被学校停学。据目击者说,10日早上,他来到学校时,两手各持一把枪。 在学校、幼儿园、家庭,攻击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经常发生在青少年儿童中。 攻击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 暴力行为者通常是高攻击性行为者,攻击行为对于以后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预兆警示作用。 攻击行为发展的极致是暴力行为,随着社会发展,暴力问题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国际性问题,青少年暴力犯罪越来越低龄化。 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国际性问题。青少年之间因矛盾而相互辱骂,恶意中伤,打架斗殴,乃至动用器械伤害生命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不仅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学业进步等有消极影响,而且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实施,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预防非常重要!!! 攻击(aggression) 缺乏社会教养的行为失调,目的是直接损害他人。 “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是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Stewart: 攻击性(打架、辱骂) 不服从性(漠视命令、反抗权威、不尊敬师长) 反社会性(偷、盗、残忍、不党的性行为) 活动性增高(烦躁不安、冲动、经不起挫折) 自我中心(自私、喜欢指责和支配他人、故意惹人注意) (1)直接攻击 (2)间接攻击 言语攻击    身体攻击 特点 攻击行为的年龄差异 许多研究表明攻击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类型上,由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变化; 在起因上,由争夺物品和空间引起的原因向缘于游戏行为规则等社会性原因变化; 在形式上,由身体攻击向言语攻击方式变化。  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女性的攻击性低于男性( Elliott ,1994 ;Maccoby Jacklin ,1974) 男女两性在攻击行为的开端、方式、发展过程及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女性的攻击行为更多地是使用间接的和言语的攻击,包括社会孤立、散布谣言和诽谤等手段有效地伤害别人,而男性普遍使用直接的身体攻击。 进入中学后,男性比女性更多地采用暴力方式来表现攻击行为,如群体斗殴、袭击、性暴力以及杀人等。   女性以反社会行为方式出现的攻击行为比男性晚,而且主要是到青少年期才表现出来。    男孩之间的攻击性冲突要比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和女孩与女孩之间的多得多。男孩不仅易挑起更多事端,而且也更易成为攻击的对象,高攻击性男孩因其敌意倾向也常会招致同伴的攻击。 轻微的攻击行为(激惹他人、欺负等) 出现得最早,身体攻击行为(打架等) 次之,暴力行为出现得最晚。 研究表明:早期的攻击行为确实对以后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预示作用,许多暴力行为者通常是高攻击行为者;儿童8 岁以后的攻击行为能很好地预示其在30 岁时的暴力行为。 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起作用。 1  生物因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人类和动物中,攻击性与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如睾丸激素) 的分泌有关。与人类种系最近的动物狒狒、黑猩猩等,雄性比雌性更富有攻击性。 遗传基因也影响着个体的兴奋水平,攻击型幼儿父母的性格特征有73. 7 %具有好动性急的特点。 Rushton(1986):同卵双生子攻击行为的相关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说明了人的攻击性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揭示:攻击儿童大脑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调功能较正常儿童低,左半球抗干扰能力较差,右半球完形认识能力弱。 南加州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梅德尼克,对 14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