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髓解剖和功能课件
1.薄束 2.楔束 3.脊髓小脑后束 4.脊髓小脑前束 5.脊髓丘脑后束 6.脊髓丘脑前束 7.皮质脊髓侧束 8.皮质脊髓前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脊髓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1)传导 下行: 上行: 躯干四肢肌运动 大部分内脏运动 脊髓 脑 感受器 脑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躯体反射:牵张反射、屈曲反射 内脏反射:排尿反射、竖毛反射 病理反射 牵张反射 感受器:肌梭 腱反射 肌张力反射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的功能:(2)反射 肌张力反射指受牵拉的肌肉发生轻度、持续、交替和不易疲劳的紧张性收缩,使肌有一定张力。 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维持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也是进行各种复杂运动的基础。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脊髓损伤类型 脊髓震荡(concu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休克(spinal cord shock)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圆锥综合症(conus medullaris syndrome) 马尾神经损伤(cauda equina injury)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不完全脊髓损伤类型: 前脊髓综合症(anterior cord syndrome) 后脊髓综合症(posterior cord syndrome) 中央脊髓综合症(central cord syndrome) 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ed syndrome) 脊髓解剖及功能 脊 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的位置 下端的位置: 成人平第一腰椎椎体下缘 新生儿第3腰椎下缘平面 位于椎管内 脊髓的外形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颈膨大 (C4-T1) 腰骶膨大 (L2-S3) 脊髓圆锥 马尾 终丝 颈膨大、腰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处,分别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颈膨大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颈膨大的出现是由于该节段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和纤维较多所致,膨大的成因则与肢体的发达有关。由于人类的上肢动作灵巧,解剖结构精细,所以支配上肢的臂丛神经就比较发达,颈膨大正相当于臂丛神经发出的节段。腰膨大L2-S3。 脊髓的外形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脊髓腹侧正中线陷入脊髓实质,深约3mm 后正中沟:脊髓背侧正中线的线沟,深达灰质,约5mm 前外侧沟:左右各一,相当于前根丝传出处 后外侧沟:左右各一,相当于后根丝传出处 脊髓的节段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节段 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C1-C4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C5-T4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T5-T8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T9-T12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L1-5 平对第10~12胸椎体 S1-Co 平对第1腰椎体 灰质(H形) 中央管(终室) 白质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由神经细胞体及树突及神经末梢构成 白质:经纤维构成 C5 L3 T8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前角 中间带 后角 侧角 (T1-L3)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1、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3、前角 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中间抑制神经元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构成,左右侧对称,每侧各有三个索,前索、后索和侧索。 C5 L3 T8 S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联合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 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以T4为界,薄束传导下半身,楔束传导上半身。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白质(上行传导束) 薄束 传递T5以下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占据后索,为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中枢突 薄 束 楔 束 楔束 传递T4以上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深感觉) T4 T5 T6 T3 薄束 楔束 传递同侧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损伤表现:感觉丧失在同侧(患侧) 颈部由内向外: S L T C 脊神经节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浅感觉 外侧索前部 痛温觉 前索 粗触觉、压觉 为脊髓灰质Ⅰ和Ⅳ~Ⅶ神经元的中枢突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的上行纤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成果与经验.pptx VIP
- 26个英语字母教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docx
- 2023年国家新版GSP实施细则.doc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商业秘密管理程序.doc
- GB T 22090-2008_冷热饮水机_高清版_可检索.pdf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安全技术操作管理规程.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