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落类分析视角.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村落类分析视角

中国村落类型分析视角 一、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与百村调查目的 ????1978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中国农村改革开放,迄今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的成就辉煌的历程。在这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在中国农民首创精神的充分发挥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总数达8亿7千万的世界上最多的乡村社会群体、幅员最广袤的农村发生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199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作了深刻总结,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小城镇的蓬勃发展彻底改变了农村单一的集体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农民就业型人口流动促使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步解体。我国就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不断缩小。197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8318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70.5%,到1997年底,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虽然增长为34730万人,但所占比例却下降到49.9%,下降了20个百分点,开始低于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1)。其中,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就业结构的转变,乡镇企业户数由1978年的几百万家,增加到1996年的2300多万家,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2827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13508万人。这意味着有1亿3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平均每年转移出近600万人(2)。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经济变革引发了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1984年人民公社制度废除之后,农村开始逐步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农村的行政管理体制开始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转变,农村基层政治民主不断扩大。农民的社会意识随之变化,自由、平等和理性主义的价值观念逐步增强。中国农村已经走上了由家庭承包经营、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这三个伟大创造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特点是经济改革先行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革,社会结构对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对农村社会结构加以研究,研究社会结构对村落发展的作用,探讨有利于农村内发发展的社会结构模式,已经成为推进农村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紧迫课题。 ????从外部环境看,中国农村虽然首先导入市场经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成功地保持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然而由于国家的农村政策和具体制度变革相对滞后。对农村产生重要影响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国家政策对农村的渗透,城市功能向农村地区的扩展,全国与地区的市场体系向农村的延伸。由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农户虽然获得了自主经营权,但是与广大的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中间环节,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城乡关系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开始解体,农村和城市的有机联系越来越密切,以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农村流动人口。此外,由于城市的物质产品生产与流通功能、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流通功能、各种服务功能水平的提高,城市对农村经济、文化生活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日趋显著。从农村角度看,农村市场的拉动将对城市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将对城市的社会稳定产生直接影响,农村已经成为国民社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城市改革和国营企业改革的滞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的变革,农村要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待于彻底改变城乡关系,有待于整个国家工业实力的增强,有待农村地区进一步的自立发展。在现阶段,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大力发展小城镇,尽快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 ????在农村内部,同样存在大量的经济与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去科学地认识并加以解决。首先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居民就业结构问题。由于市场经济和农村工业的发展,20年来已经有一亿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1997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仍然高达70.4%,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仅为18.1%和11.5%。1997年剩余劳动力达1.2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00年将接近2亿人(3)。从全国来看,1996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第二产业占48.9%,而同年就业人口比率第一产业为50.5%,第二产业为23.5%,这种农业生产率与工业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是导致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收入差别,1978年为2.6:1,1984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