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文生态区道路等市政基础施工程排水管网施工方案
XX人文生态区道路等市政
基础设施工程
排水管网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XX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二0 年 月 日
目 录
编制说明…………………………………………………………1
工程概况…………………………………………………………3
施工部署…………………………………………………………13
施工准备…………………………………………………………15
主要施工方法……………………………………………………18
质量保证措施……………………………………………………30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2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XX人文生态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
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施工图、文件、资料;
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国家、行业和四川省颁发的有关现行规范、标准、验标及规定:
《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9
《市政排水管沟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64:2004)
《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编制范围
XX人文生态区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C线、O线、P线、H线、Q线、I线、G线),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管线过街共用涵、沟槽开挖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C线:根据道路路幅宽度合理布置雨污水管道,本次设计C线道路起点至K1+500段雨、污水管道均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K1+500至K3+290段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污水管道单侧布置在道路西侧人行道下。排水管道排水坡向尽可能与道路相同,坡度基本与道路一致,顺坡重力流排水。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道路下的排水管沟也均为新建。
该片区的雨、污水系统布置详见设计雨、污水系统图。本次C线道路排水作为该系统的一部分,在本次设计C线道路起点至K1+500交叉口处,排水管道没有外围来水,由北向南排入已设计C线道路下游排水系统;K1+500至K3+290交叉口处,排水管道由南向北收集排放,并在K3+290交叉口处,雨水排入现状沟道,污水排入F线污水系统,其中在与H线道路和G线道路交叉口处有转输流量汇入。
O线:根据道路路幅宽度合理布置雨污水管道,本次设计O线道路起点至K0+300段:雨、污水管道均单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K0+450至终点段: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污水管道单侧布置在道路北侧人行道下。排水管道排水坡向尽可能与道路相同,坡度基本与道路一致,顺坡重力流排水。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道路下的排水管沟也均为新建。
该片区的雨、污水系统布置详见本次设计雨、污水系统图。本次O线道路排水作为该系统的一部分,C线道路以东段接纳P线道路排水,由东向西收集排放,并在C线道路上跨处接入已设计排水管道;B线道路以西段没有外围来水,并由西向东接入下游已设计B线道路排水管道。
P线:根据道路路幅宽度合理布置雨污水管道,本次设计P线道路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污水管道单侧布置在西侧道路人行道下。排水管道排水坡向尽可能与道路相同,坡度基本与道路一致,顺坡重力流排水。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道路下的排水管沟也均为新建。
该片区的雨、污水系统布置详见本次设计雨、污水系统图。本次P线道路排水作为该系统的一部分,道路排水均为支流系统,没有上游来水汇入,由北向南收集排放,分别在交叉口处排入下游M线道路和O线道路排水系统。
H线:根据道路路幅宽度合理布置雨污水管道,本次设计H线道路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污水管道单侧布置在道路北侧人行道下。排水管道排水坡向尽可能与道路相同,坡度基本与道路一致,顺坡重力流排水。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道路下的排水管沟也均为新建。
该片区的雨、污水系统布置详见本次设计雨、污水系统图。本次H线道路排水作为该系统的一部分,在道路设计起点与B线交叉口处有转输流量汇入,道路排水由西向东收集排放,并在道路终点与C线交叉口处排入C线排水系统。
Q线:根据道路路幅宽度合理布置雨污水管道,本次设计Q线道路雨水、污水管道均为单侧布置在西侧道路人行道下。排水管道排水坡向尽可能与道路相同,坡度基本与道路一致,顺坡重力流排水。本次设计道路为新建道路,道路下的排水管沟也均为新建。
该片区的雨、污水系统布置详见本次设计雨、污水系统图。本次Q线道路排水作为该系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