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关系研究.docVIP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关系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关系研究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形成网络依赖之前和之后的人格特质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试图探讨网络依赖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的人格特质整体上在网络依赖形成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不支持根据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质去预测其网络依赖的发生。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质;网络依赖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8-02当前,大学生因沉溺网络而导致成绩下滑、上课缺勤等现象日趋严重,很多专家、学者也针对大学生沉溺网络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虽然目前很多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网络者往往具有某些特殊的人格特质,沉溺于网络有可能对其人格特质产生影响。但这些研究中关注网络成瘾的多,关注网络依赖的少,并且是基于大学生已经形成网络成瘾或网络依赖后进行的,而对于使用者之前的人格特质没有进行研究,因而不能充分说明网络依赖或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生在形成网络依赖前后的人格特质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校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干预理论提供实证支持。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某高校生活区中随机筛选出入校前基本没有接触网络的学生共291人,其中男生144人,女生147人。共发放问卷291份,回收问卷291份,有效问卷291份。本研究中文网络依赖量表得分为46~53分有138人,得分在46分以下的有153人,分别为依赖组和正常组。2.研究工具。①基本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和专业等。②网络依赖:采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白羽和樊富珉修订编制的中文网络依赖量表。量表共19个题项,采用4点评分,从1为“极不符合”到4为“非常符合”。得分在46~53分的认定为网络依赖群体,小于46分认定为正常群体,大于53分认定为网络成瘾群体。③人格特质:采用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的卡特尔人16PF格量表。该量表总共187个题项,分1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对应一种人格特质,即乐群性、聪慧性和稳定性等16种人格特质。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二、结果与分析1.正常组???依赖组的人格特质差异分析。将正常组和依赖组在网络依赖形成前的人格特质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各人格特质因子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将正常组和依赖组在网络依赖形成后的人格特质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部分人格特质因子分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稳定性(p=.006)、敏感性(p=.026)、怀疑性(p=.010)、忧虑性(p=.018)、独立性(p=.012)和紧张性(p=.019)等六个人格特质因子差异显著,适应与焦虑型(p=.000)、怯懦与果断型(p=.027)、心理健康(p=.001)和创造能力个性因子(p=.015)等四个人格特质次级因子差异显著。2.人格特质在性别、年级、组别和专业上的多元方差分析。网络依赖后,正常组和依赖组的人格特质差异分析数据表明,两组的部分人格特质因子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网络依赖、年级、性别和专业上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对人格特质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本研究随后进行了以16PF人格特质因子为应变量,以组别、年级、性别和专业为固定因子进行3年级(大二、大三、大四)×2组别(正常组、依赖组)×2性别(男、女)×2专业(文科、工科)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网络依赖后正常组和依赖组之间人格特质部分因子的变异来源于性别(F=6.09,p=.000)和年级(F=2.36,p=.000)主效应、年级×组别(F=1.58,p=.010)二阶项效应和性别×年级×组别(F=1.58,p=.010)三阶项效应,而组别和专业上的主效应不显著,专业×性别、专业×年级、专业×组别、性别×年级和性别×组别上的二阶项效应不显著,专业×年级×组别、专业×性别×年级和专业×性别×组别的三阶项效应不显著,专业×性别×年级×组别的四阶项效应也不显著。3.网络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网络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以是否依赖为应变量,以人格特质因子为自变量建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人格特质对网络依赖的预测模型中,预测的正确率仅为62.9%,同时方程的拟合优度R2也仅为0.115,模型不理想,不能很好地说明,根据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质因子能预测其网络依赖的发生。三、讨论对正常组和依赖组在网络依赖形成前和形成后的人格特质进行的两次t检验结果分析可知,虽然网络依赖形成前正常组和依赖组的人格特质差异不显著,网络依赖形成后两组人格特质中的部分因子存在差异显著。但通过进一步的多元方差分析后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主效应显著,说明这些因子的差异主要由于两组的年级和性别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