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传递的国际期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质传递的国际期刊

热质传递的国际期刊 关键词:翅片 传热 换热器 空气-水 扩展表面 摘要:这项课题研究了在高雷诺数(4000-13000)范围内,翅片间距和翅片物质对波纹翅片管换热器供风端特性的影响。测试样本是由含不同翅片间距(fp = 3.2, 4.2 and 6.2 mm)的铜和铝组成的。研究发现从纯计数器和并联电路的排列中提出的一次平均效率方程可以很好地表示当前z模型排列的效率-传质单元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热特性中(科尔本j因子)翅片间距让人怀疑是无关紧要的影响。然而,当翅片间距增加到fp = 6.2 mm时,一种摩擦系数的可检测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翅片材料对于空气侧性能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简介 在包含热传递的很多工业过程中,换热器是热力系统中的一个基本设备。工业应用的换热器中,其中一个最有利的配置是以翅片管换热器的形式存在的。通常这种类型的换热器,主导热阻是在换热器的供风端。因此提高翅片的几何结构是增强传热性能的一个方法。许多翅片配置如光滑翅片、开缝翅片、百叶窗翅片、圆形翅片、环形翅片、螺旋翅片、复合翅片等已经在各种工业应用中使用了。在上述翅片配置中,螺旋翅片易于生产,它在工业服务中是很普遍的。然而,关于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侧性能的研究却很少。根据这些文献,波纹螺旋翅片在工业应用中是相当可靠的。上述研究中,Nuntaphan等人是唯一用实验研究翅片间距对波纹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侧性能的影响。但是,这项研究只讨论了空气前缘速度(0.5-1.5 m/s)很低时的影响。实际上,特别是工业服务,运行速度通常要高很多。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受翅片间距影响的螺旋式换热器的适用范围(Vfr达到6m/s)。此外,翅片材料对空气侧性能的影响也在研究中。 数据简化 当前的工作是采用Wongwises和Chokeman的试验装置进行的,包括测试部分、供气、水环、测试设备和数据采集。空气和热水作为工质。相关部件的详细说明可以从以往的研究中看到。 实验中,进水温度和水流量是固定的,而空气流量是改变的。之后测试在试验条件稳态时进行,如表1所示。 热交换器的测试是由翅片管配置组成的,这种配置包含以铜或铝作为翅片的铜管。被测试的翅片管换热器的热水侧电路布局和详细尺寸如图1所示。波纹螺旋翅片图案的照片如图2所示。换热器的几何参数总结在表2中。测验在稳态条件下进行,总阻力可以从传质单元的UA积获得(ε-NTU),然而总阻力是各个阻力的和,如下: 1/UA = 1/hiAi + ln(do/di)/(2πktL) + 1/(ηohoAo) (1) 错流中一种流体的混合和另一种流体不混合的ε-NTU关系被用来确定总传热系数。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前的混合电路布置是平行和逆向错流的结合。从先前的讨论中可知,多通道平行错流和多通道逆向错流配置的ε-NTU关系可以从参考文献[9-11]中获得,如式(2)和式(3)所示: 对于Nrow = 2的多通道逆向错流: εc = 1 - [K/2 +(1-K/2)e2K/C*A]-1 ,K = 1- eNTUA(C*A/2)[1] Krasnoshchekov EA, Kuraeva IV, Protopopov VS.冷却条件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局部传热Teplofizika Vysokikh Temperatur翻译而来) 1970;7(5):856–62. [2] Baskov VL, Kuraeva IV, Protopopov VS.在冷却条件下超临界压力液体湍流传热Teplofizika Vysokikh Temperatur翻译而来)1977; 15(1):81–6. [3] Pettersen J, Rieberer R, Leister A.冷却下的微管超临界二氧化碳传热和压降特性 IIF–IIR Commissions B1, B2, E1, and E2, 2000:99–106. [4] Pettersen, J., Rieberer, R., Munkejord, S.T.在微管蒸发二氧化碳传热和压降特性 Commissions B1, B2, E1, and E2, 2000:107–14. [5] Gnielinski V.湍流和渠道流传和传 国际化学工程1976;16(2):35968. [6] Zingerli, A., Groll, E.A.传热冷冻机油管冷却过程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降 IIF–IIR Commissions B1, B2, El, and E2, 2000:269–78. [7] Pitla, S.S., Groll, E.A., Ramadhyani, S.湍流临界二氧化碳在管冷却的传热系数的新关联IIF–IIR Commis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