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菲律宾蛤仔地增养殖.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菲律宾蛤仔地增养殖

贝类增养殖学 主讲教师:董艳珍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 第六章 菲律宾蛤仔的增养殖 与牡蛎、缢蛏、泥蚶并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具有生长快、移动性差、适应力强、生产周期短、养殖简便、投资少、收益大等特点。近年我国菲律宾蛤仔养殖年产量维持在220-280多万吨,养殖面积达30多万公顷 内容 第一节 蛤仔的生物学 第二节 蛤仔的半人工采苗 第三节 蛤仔的土池人工育苗 第四节 蛤仔的养成 第一节 蛤仔的生物学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二、形态构造 三、生态习性 四、繁殖生物学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一)分类地位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蛤仔属 (二)地理分布 杂色蛤仔 热带性较强,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水域,我国沿海分布北限为福建平潭。 菲律宾蛤仔 广温广盐性的温带、亚热带种我国北起辽宁,南至香港等地沿海均有分布 二、形态构造 菲律宾蛤仔贝壳呈三角卵圆形,具有前倾的壳顶,壳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等于贝壳全长的1/3。小月面椭圆形或略呈梭形,盾面梭形。贝壳前端边缘椭圆,后端边缘略呈截形。壳表面灰黄色或深褐色,有的带褐色斑点。壳面除了同心生长轮外,还有细密的放射肋。放射肋与生长线交错形成布纹状。 三、生态习性 1.分布 喜栖息于有淡水流入、波浪平静的内湾,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2-10m。幼苗多发生在风平浪静、潮流缓慢、底质含砂量在70%一80%的海区。 2.生活环境 (1)生活方式 穴居生活,涨潮时升至滩面活动,干潮后退回穴底。穴居深度3-15cm (2)底质 砂质或砂泥底质(砂量70%一80%为宜) (3)温度 生长适温5-35℃,最适为18-30 ℃, 上限为43℃ (4)适盐 适宜盐度19-26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5)溶解氧 蛤仔在溶解氧为1mg/L的海水里,就能正常生活 3.摄食与食性 滤食性,对食物种类一般无选择性,食料组成以底栖硅藻为主,常见有舟形藻、菱形藻、圆筛藻等。也食有机碎屑 四、繁殖生物学 1.性别 雌雄异体,一龄性成熟。成熟时,精巢为乳白色,卵巢为乳黄色。 2.繁殖季节 因地区而异:辽宁沿海为6—8月;青岛沿海一次在5月中下旬,另一次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福建则在9月下旬至11月。繁殖水温一般在20℃。 3.怀卵量 蛤仔的怀卵量约在200—600万粒。卵子属于半沉性卵, 4.繁殖活动 精卵分批成熟,分批排放,整个繁殖季节可排放3—4次,多在夜间大潮期排放 5.生活史  胚胎阶段 担轮幼虫 受精后4.5h孵出 D形幼虫 受精后19h出现 壳顶幼虫 受精后2d进入 匍匐幼虫 受精后10~12d可附着变态 稚贝 20d后形成出水管,50天左右入水管形成,开始进入埋栖生活。 第二节 蛤仔的半人工采苗 一、采苗场的选择 采苗场应选在风浪平静,流速在20一40cm/s;有一定的淡水注入,海水比重在1.012~1.020之间;水质肥沃,地势平坦的中低潮区和港心沙洲地带;底质中含砂量70%一80%,含泥20%一30%;周围海区有丰富的蛤仔资源。 二、整埕附苗 受洪水冲刷和泥砂覆盖威胁的埕地要筑堤防洪。外堤顺水流方向建筑,用石块砌成或一层泥土一层芒草叠成。堤底宽1-1.5m,高0.6-1m,堤面宽0.8-1.0米。内堤与外堤垂直,多用芒草埋在土中,尾部露出长20~30cm,宽30-40cm。 底质较软的海区要掺砂改良,苗埕中的石块及大的贝壳要捡去,然后耙松推平。在附苗前再进行一次耙松和推平工作,以利稚贝附着。 三、留养亲蛤 四、防护管理 “五防”  防洪、防暑、防冻、防人践踏、防敌害 “五勤” 勤巡逻、勤查苗、勤修堤、勤清沟、勤除害。 五、采收(收苗) 蛤苗附着后,经5~6个月的生长,体长一般达0.5厘米,即可采收。 1.采收时间 每年的4~5月 2.采收方法 干潮采收法、浅水采收法、深水采收法 (1)干潮采收 推堆:分两潮进行。第一潮将宽约5米的苗埕用荡板连苗带泥砂从埕两边向中央推进1米左右,若蛤苗潜入较深则用手耙。第二潮时同样再推进1米,把蛤苗集中于苗埕中央宽约1.5米的小面积上。由于推堆压于下层的苗种在涨潮时向上索食,从而集中在埕的表层,次日退潮时即可洗苗。 洗苗:推堆后在堆边挖一个3m× 2m×0.3m的水坑,洗苗时,将蛤苗连泥砂一起挖起,放在苗筛上,在水坑中淘洗去泥砂,便得净苗。 (2)浅水采苗 干潮时,先将苗埕分成长宽各8米左右的小块,用荡板把埕四周的蛤苗连同沙土往中间堆成一直径约6米的圆形块。隔潮把圆形蛤苗中央用荡板撑开一直径约3米,深约3厘米的空地,称“撑池”。过一个潮水退潮时,将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间空地集中,即“赶堆”。然后在潮水退至l米水深时即可用竹箕将苗取起,洗净装船。 (3)深水采苗 在船上用PE胶丝网捕捞。先选定位置下锚,然后放长锚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