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教案初二语文教案.doc
第27课 岳阳楼记
章、节 第六单元 课时 第 3 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归纳段意。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重点
难点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归纳段意。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三、四、五段背诵情况。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课文。?二、正课?1、朗读课文。?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1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巧妙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内涵,显示“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三、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