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六古诗词欣赏原创预测20170619391.doc

江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六古诗词欣赏原创预测2017061939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六古诗词欣赏原创预测20170619391.doc

专题六 古诗词欣赏原创预测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①,凝情自悄然②。 寒灯③思旧事,断雁④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⑤,家书到隔年。 沧江⑥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良伴:好朋友。②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③寒灯:昏冷的灯火。④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⑤远梦归: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到隔年”相对,恨时间之久而增加了烦愁。侵晓:破晓。⑥沧江:泛指江。 1.下面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B ) A.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B.流离之苦与思乡之情。 C.自我排遣与自得其乐之情。 D.孤独的忧愤之情。 2.对全诗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题“旅宿”,显见其为羁旅怀乡之作。 B.“警”字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C.颈联由虚写转实写,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虚衬实的特点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D.尾联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羁旅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宿石邑①山中 韩 翃 浮云不共②此山齐,山霭③苍苍④望转迷。 晓月暂⑤飞高树里,秋河⑥隔在数峰西。 【注释】①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②不共:不与。③霭:雾气。④苍苍:形容山色迷蒙的样子。⑤暂:时间短。⑥秋河:天上的银河。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以浮云飘在山顶之下衬托山峰直插云天的气势。 B.第一句写的是远眺情景:山峰高耸;第二句写的是仰望所见:山色迷蒙。 C.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 D.后两句写晨起赶路看到的幽静清冷的画面,使人体会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宿”字将互不相关的景物联系在一起:傍晚投宿,目睹“浮云”与“山霭”;晨起上路,才见“晓月”和“秋河”。 B.“迷”字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描绘出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变化莫测的气氛。 C.“暂”字告诉我们:随着山路的曲折回环,明月还会跃出树丛。 D.“隔”字用得贴切生动,是指月亮逐渐西沉又被群峰遮蔽,最后看不到了。 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 教师谈课改体会 —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主题:《 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主讲人: 2018年月日 (第)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 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 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德育意识。 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的德育教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名为《将相和》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不仅仅要讲解历史典故,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气度与胸襟,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 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习惯与德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有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