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的讲义14.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的讲义14

*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原文] 脉浮面紧,而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1) [词解] ①濡:柔软 ②气痞:指气机痞塞。 [提要]  论术痞证的成因及辨证要点。 [释义] ⑴脉浮而紧――为太阳伤寒之脉。 ⑵而复下之――太阳伤寒应以汗解,下之则为误治 ⑶紧反入里作痞――紧代表寒邪,因误下寒邪乘虚入里,影响脾胃的升降,气机不利,壅滞于心下,而成痞。 ⑷按之自濡,但气痞耳――由于无形之气郁结,所以按之柔软不硬。 *痞证是由于误下等原因,脾胃的升降失常,气机壅滞,寒热交错所致。其特点为胃脘部痞满不适,如有物者阻塞之感。但按之则柔软,或上腹部可见鸡卵大小之鼓包,可自行移动,忽聚忽散,以手按压感觉濡软而随即陷下,抬手则复起。此与结胸的硬痛拒按者绝然不同。 (二)热痞证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臣億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後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後但加附子也,故後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提要] 论热痞证治。 [释义] ⑴心下痞――以脉与方测证,可知无形之邪热结于心下,影响中焦脾胃升降,气机壅滞,故见胃脘部痞闷不舒。 ⑵按之濡――由于无形之热结于心下,故按之柔软。 ⑶脉关上浮――关主候中焦,浮主阳热之邪。反映无形之邪热结于心下。 ⑷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热虽无形,非苦寒之药不能去。故用此汤治疗。 方歌:心下痞,按之濡,脉关上浮。 病因病机:无形之邪热,结于心下,阻滞气机,升降失职。 治法:泻热消痞。 方义: 大黄―苦寒,泻热开结。 黄连―苦寒,以清心胃之火。 *热去结开,痞自消。 方歌: 痞证分歧辨身趋,关浮心痞按之濡, 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原文] 本方的应用范围比较广范,常用于符合本方的证候及病机的以下疾病。 ① 循环系统:高胆固醇、血管硬化、脑血栓等。 ② 消化系统:上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肠炎。 ③ 呼吸系统:肺结核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 ④ 神经精神系统:精神分裂证、三叉神经痛。 ⑤ 五管科:急性口腔炎、齿龈炎、扁桃体炎等。 ⑥ 慢性骨髓炎、B型脑炎。 (尚炽昌·经方配伍用药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 9) 2.附子泻心汤证 [原文]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提要] 热痞兼阳虚证治。 [释义] ⑴心下痞――同154条释义。 ⑵复恶寒,汗出――卫阳被损,阳虚不能温分肉则恶寒,失司开合则汗出。 主证:心下痞,恶寒汗出。 病因病机:无形之邪热结于心下,兼阳虚固表失职。 治则: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药:附子泻心汤 方义: 三黄―味苦性寒,麻沸汤浸渍取其味薄气清,以清泻上部之热而消痞。 附子―辛热,温经扶阳而固表。 方歌: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详。 [现代临床应用] 符合本方的证候及病理,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急慢性胃炎、慢性痢疾、复发性口腔溃疡、上消化道溃疡、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尚炽昌·经方配伍用药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 [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乾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提要]论少阳证,大结胸和痞证的病因及相互关系。 [释义] 分三段释义 第一段:“伤寒五六日……复与柴胡汤” ⑴伤寒五~六日――说明邪气不解,有传里之机。 ⑵呕而发热者,柴胡证俱,而以他药下之――已传入少阳,少柴胡证已具备,当用小柴胡汤治疗。但是用下法治疗属误治。 ⑶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小柴胡汤证本当禁用下法,如果用下法则可引起变证。如果平素患者体质不虚,虽经误下,但正气尚盛,病情未变,柴胡证仍在,则可用柴胡汤和解。但毕竟是因下后正气有所损伤,所以服用小柴胡汤后,正气借药力,奋力驱邪,此时可出现先战汗而后发热汗出而病解。  ⑷若心下满而革更痛者――如果平素有水饮之病人,若误下则邪热内陷,热与水结而形成结胸证,所以出现心下满而硬痛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