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建设规划(楼宇智化工程技术)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建设规划
规 划 名 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编制单位:____自动化技术系_______________
2009年12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名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规划
规划编制系部:自动化技术系
规划编制执笔人:丁才成、邓 允
规划编制时间:2009年
专业创办时间:2003年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概况
2002年,原常州化工学校、江苏建材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周边地区楼宇智能化和建筑电气化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后2003年招收第一届五年制的“”专业。2004年该专业招收高中后三年制“智能化楼宇设备管理”专业。2005年,教育部颁布执行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稿中,首次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列入其中。我校从2005年起,按新专业名称招生。目前在校学生为4个班级,177人。招生对象为高中后毕业生。历年招生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历年招生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招生班级
1
1
1
1
1
1
2
招生人数
28
44
37
38
41
43
93
2.专业办学条件
(1)师资情况: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目前师资中有5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工程师、3名助教,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硕士2名。总体上讲能够实现老中青结合,高中初搭配。师资情况表如下:
序号
姓名
职称
职务
1
丁才成
助教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
2
金彦平
副教授
自动化技术系副主任,学院专业带头人
3
陆建国
副教授
学院工业中心主任,学院专业带头人
4
邓允
副教授
自动化技术系主任,学院专业带头人
5
李洪涛
副教授
自动化技术系党总支书记
6
朱正芳
副教授
教师
7
吴奕奇
工程师
教师
8
祝骅
讲师
教师
9
臧增辉
助教
教师
10
杨淼
助教
实验员
11
卞茹萍
实验员
(2)实践教学条件
坐落在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的楼宇智能化实训中心,是我校与南京师范大学机电研究所共同开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大型实训装置。该系统门类齐全、台套数多、结合工程实践开发,总资产达到700万人民币,为省内乃至全国智能楼宇较为优秀的实训中心。2009年又投资80万购买浙江天煌实训设备4套用于提升学生工程技能水平及考证培训。我系的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同时为我专业的其它课程的实验实训提供教学支撑。
(3)科教研成果
eq \o\ac(○,1)2009年3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邀请赛获“楼宇自动化技术”比赛项目团体二等奖;
eq \o\ac(○,2)2009年12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院校“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
3.存在问题与困难
本专业是教育部新设置的高职高专专业,没有更多的外部办学经验可借鉴,存在着许多的先天不足,在许多实际方面也制约了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1)专业师资不足 我系的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对智能楼宇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2)社会资源缺乏 原来中专时期,两校均没有电类专业,故80、90年代毕业生校友中基本上没有从事自动化技术工作的。这无疑是我们办学社会资源的一种缺失。
(3)专业的准确定位比较困难 智能楼宇的技术发展较快,由于用户的需求不同,智能化的程度差异较大,如何找准自己的准确定位将是我们后段工作的重点。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学院定位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优势,培养特色。
(1)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跟踪行业、企业对楼宇智能化人才的需求,构建“能力本位+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2)从岗位面向分析入手,确定楼宇智能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确立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根据课程体系,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培养楼宇智能化专业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
(4)建设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5)通过教材体系整合,内容优化和更新,充实应用新技术,选用自编与出版、统编相结合的新教材。
(6)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机制。
(7)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依托行业构建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人才培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