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氧族元素 的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
更多资源请访问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
爱学啦高中学习网 海量资源等你下载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
【单元知识总结】
1.氧族元素的性质
(1)原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个。
不同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元素性质的异同
相同点:最低化合价为-2价,正价为+4、+6价(氧元素除外)。
不同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在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3)单质性质的异同
相同点:单质均可作氧化剂,每个原子可获得2个电子。均有同素异形体。
不同点:单质颜色不同,密度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单质与化合依次变难;单质氧化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
2.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硫及其化合物的联系和规律
①相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例如:
②不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
最高价态的硫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硫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方法规律】
1.水、双氧水及比较
(1)水的作用
作洗涤剂——分离提纯时,滤出沉淀用水清洗表面残留溶液或离子。
作分散剂一—配制水溶液、水溶胶。
作导热剂一一水浴加热。
作灭火剂——水的汽化热大,普通可燃物着火可用大量水来灭火。
作反应物——有水参加的化学反应。
作保护剂一—白磷保存在水中,液溴用水封。
作冷凝剂—一蒸馏装置中的冷却水,工厂的水冷凝器。
(2)水、双氧水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由氢、氧两元素组成;常温下都是无色的液体;都是极性分子;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不同点:中含非极性键;中氧元素呈-1价,而中氧元素呈-2价;不稳定而很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的氧化性却很弱。
2.硫元素的价态变化规律
(1)邻位转化规律
硫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当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它遇到弱的氧化剂或强氧化剂不足时,被氧化后价态升至相邻的中间价态;当硫元素处于0价与+4价态,它们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与强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为相邻的高价,与强还原剂反应时被还原为相邻的低价;当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它与还原剂反应时被还原为相邻的中间价态。
(2)互不换位规律
-2价态硫与+6价态硫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变成中间价态,决不可能变成互换位置,例如:硫元素相邻价态的粒子之间一般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和S、和S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跳位转化规律
当-2价态的硫和硫单质与强氧化剂反应时,价态升高发生跳位转化。
注意,上述三条规律也适合其他变价元素的价态转化。
3.常用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
(1)吸附型漂白
木炭、活性炭等多孔状物质可以吸附有色物质,使其褪色,其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化合型漂白
溶于水后生成的,可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3)氧化型漂白
氯水、;、、等物质都具有氧化性,它们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并且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
注意漂白与化学反应中物质颜色改变的区别。
4.用硫酸制备气体
(1)制氢气
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取氢气,硫酸表现出酸性。例:
(2)制氯化氢、氟化氢、氯气
一些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制取HF、HCl、,硫酸表现出难挥发性和酸性。例:
(3)制硫化氢、二氧化硫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制二氧化硫,硫酸表现出强酸性。
5.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的区别
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易于获得电子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由于其中、易获得电子,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而盐酸、氢硫酸、磷酸等酸根部分不能或不易获得电子,它们是非氧化性酸。在水溶液中任何酸都能不同程度地电离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电子转变为,从这一点看,酸都具有氧化性,这是的氧化性,它和氧化性酸中中心元素处于高价态易获得电子具有的氧化性是不同的。
请注意,酸根部分易得电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酸电离出得电子→有氧化性→酸的氧化性。
6.物质的提纯(除杂质)
提纯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性质的差异,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
(1)化学方法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
①选择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
②所选试剂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③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分离。
④提纯过程要尽可能做到步骤简单、现象明显、容易分离。
(2)常用的化学方法除杂的措施
①利用生成沉淀除杂:NaCl()——加,再加盐酸。
②利用生成气体除杂:,()——加
③利用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④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除杂。
⑤利用两性物质的反应除杂。
⑥利用其他化学性质的差异除杂。
⑦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