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第3讲 新精神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格心理学》 第3讲 新精神分析

第三讲 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一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二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 第四节 社会文化学派 第一节 分析心理学 一、荣格生平与分析心理学的特点 (一)荣格生平 1.梦(与母亲有关的、与弗洛伊德相互分析梦、自己释梦) 2.幻想(人物、形象) 3.神秘现象(饭桌裂缝、刀片碎裂、亲戚家的聚会、考察宗教等) (二)分析心理学的特点 1.对里比多的不同解释 2.潜意识的内容更丰富 3.对自我的解释不同 4.更加神秘和深奥 5.对人性的态度不同 (一)人格结构 1.意识 其核心是自我 2.个体潜意识 主要内容:情结 3.集体潜意识 主要内容:原型(原始意象) 人格面具 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 阴影 自性(self) (二)人格动力 “里比多”不是单纯的性能量,它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其本质是欲望,它可以与生理能相互转化,后来荣格逐渐用“心理能量”取代“里比多” 。 (三)人格发展阶段 个性化:在意识的指导下,使意识的心灵和潜意识内容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1.童年时期 2.青年时期 “ 精神的诞生” 3.中年时期 最关键的时期 4.老年时期 (四)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1.态度类型:内倾与外倾 2.功能类型:理性功能(思维与情感) 非理性功能(感觉与直觉) 3.组合 (1)外倾思维型 科学家、科学狂 (2)外倾情感型 女性 (3)外倾感觉型 男性/流行音乐家 (4)外倾直觉型 商人、政客 (5)内倾思维型 哲学家 (6)内倾情感型 女性、艺术鉴赏家 (7)内倾感觉型 艺术家 (8)内倾直觉型 预言家、神秘者、宗教狂热分子 优点: 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扩展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强调人格的整体性 拒绝了弗洛伊德以性本能解释行为的观点 开创了内外倾个体差异研究 缺点: 1.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科学依据 2.对先天遗传因素给予了过多的关注 3.充满了神秘主义和宗教的色彩 第二节 个体心理学 一、阿德勒的生平和个体心理学的特点 (一)阿德勒的生平 1.体弱多病、车祸(年幼)、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学习成绩差 2.与弗洛伊德的经历相似、但感受相异(犹太人、弟弟夭折、家庭成员众多、专业组织、目睹了大战、对美国人的态度) (二)个体心理学的特点 社会力量决定人的行为 强调人格的整体性 意识才是人格的中心 强调未来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轻视性因素的作用 对人类持乐观态度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人格理论 (一)人格动力 器官缺陷、自卑感及其补偿    生理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弥补;心理上都有自卑感,可以进行补偿,但也可以发展自卑情结。 追求优越 优越感是每个人奋斗的目标,它包含着完满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人总是力图从低劣地位上升到优越位置,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优越和完美。易产生优越情结而忽视他人和社会。 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是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愿望和需要。其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合作、互助、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热爱、同情等。 1.身体发育(生理) 2.遗传和环境 3.创造性自我与个体活动程度 自我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从而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 个体活动程度影响着心理发展的形式与水平。 (三)人格类型——生活风格理论 个体追求优越的方式叫生活风格。它包含着一整套行为方式,借助这套行为方式便可以去补偿他真实的或想象的自卑。 1.可根据社会兴趣把人分为四种生活风格: (1)统治—支配型 (2)索取—依赖型 (3)回避型 (4)社会利益型 前三种是错误的生活风格,最后一种才是正确的生活风格。 2.错误生活风格的形成原因 (1)器官缺陷 (2)溺爱或娇纵 (3)受忽视或遗弃 3. 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1)早期记忆 (2)潜意识梦境 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简评 贡献: 1.强调社会因素的重要性,排斥了生物决定论,为新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 2.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降低了潜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3.注重个体的主观选择和创造性,注重人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这深深影响了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局限: 1.对追求优越的批判:唯意志论(主观唯心主义) 2.没有触及社会环境的本质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 一、自我心理学思想的产生 (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