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陋室铭》教学案例

《陋室铭》教学案例 上饶县汪村学校 张为民 教学设想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的重点;读完本文后,丛中获得的启发是学习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背景导入法: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诵读教学法:文言文教学贯穿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美,欣赏语言美,感悟精神美。 自主、合作、探究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中探究对文本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实录 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殊不知,历史上的另外一位名人也具有三迁居室的佳话。话说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居衙门三间大屋,但因知县刁难,被迫几易其居,先后迁于城南三间小屋,城北一间半小屋,最后仅一间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但刘禹锡不事权贵,欣然接受。以诗文作无言的抗争,遂有《陋室铭》。 教师过渡语:那么,《陋室铭》到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呢? 11.水到渠成明主旨。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前的小方框内容提示: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即不直接说,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什么?(生明确:陋室), “志”指的是“德馨”,作者就是借陋室不陋来表达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表达作者也想建功立业、不甘寂寞的愿望)。同时,也是歌颂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其中教师穿插讲述故事“陋室铭的来历”,里面提到作者被贬时写的两句诗:“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这里实际上提示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他的心还牵挂着国家的政事。可以说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篇文章实际上表述了作者的抱负和情操。即有朝一日在政治上能干出一番事业。进一步明确主旨。) 附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赐 环境:清幽宁静 托物—— 陋室 朋友:学识渊博 不陋 生活:情趣高雅 比兴——德馨 ? ?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是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一大难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在想,能不能从初一开始就用一些短小的文言文美文(包括优秀的古诗词)来诱导和熏陶学生,以此作为引子,作为诱饵,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启学生学习文言文良好的起点。我的想法得到了一些同行的肯定。纵观七年级上册篇目,第一单元《童趣》,应该说是点燃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第二单元的《论语》十则,也很简短,多是经典名句名言,而且琅琅上口,极富有哲理,也是学生所喜欢的。这说明编者是有意安排的,实际上已经给我们这样一个导向,一个启发。问题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也就只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把课文编排的篇目按顺序(只有个别老师敢于打破同一单元内篇目的顺序)上完,满足于完成本单元本册书的教学任务。没有引进多一些短小有趣的文言文美文进一步诱导和熏陶或巩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因此,我在想,语文教师能不能大胆打破教材的编排,把八年级教材中一些短小精悍(包括优秀的古诗词)的文言文美文下放到初一课堂里,适当引进一些课外短小精致富有哲理的精美的文言文,先让学生对文言文美文大饱口福,大饱眼福。这样会不会更能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先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知道文言文有很多美文,是值得学习的,也是易于学习的。文言文并不难。更何况,将八年级部分文言文篇目下放到七年级让学生提前学习,也有利于缓解八年级较繁重的学习压力,于是,我决定做一番尝试。选用八年级上册《陋室铭》,用七年级的学生来上。因此,在课的设计上,我更多的是倾向于趣味性。 一、经典名言入课文。 从课文中的名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直截了当解课题。 结合注释,让学生从直观上主观上理解课题,应该说这不难,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也扫除了学生平时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情绪。 三、异彩纷呈读课文。 这是整节课的中心,重中之重。 整个过程,以诵读贯穿全文,适度点拨,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满足学生成功心理,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解读课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人翁的地位,把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