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人文宗教讲堂中医系列讲座(二).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京师人文宗教讲堂中医系列讲座(二)

主题:京师人文宗教讲堂中医系列讲座(二)——中医文化、养生智慧 时间:2011年10月29日上午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 主讲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一陆广莘 主持人朱小健:欢迎大家走进京师人文宗教讲堂!今天是中医系列讲座的第二讲,非常荣幸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陆广莘教授给我们来讲“中医文化 养生智慧”。陆老在中西医方面都非常精深的造诣,特别是在医学与健康、养生方面有着自己独创的理论。陆老是中医科学院医学理论创造人,也是2009年我们国家首批认定的几位“国医大师”之一,所以我们今天请到陆老来给大家讲座,可能收获就会比较大了。欢迎陆老! 陆广莘:很荣幸参与这么一个高层次的论坛,这个命题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同时也是争论很大的问题:一是文化问题,二是养生问题。 中医百年来老谈科学,现在为什么谈文化?百年来中医倒霉的是说中医不科学,是不是逃避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我们党中央强调文化强国,习近平同志在去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与南京中央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办了一个有关中医方面的专业。习近平同志去参加的挂牌典礼有个发言,说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08年新任的科技部长海归,在德国待了16年,他担任科技部长以后就说,中国的科技要走向世界,冀望于中医药。我国卫生部长也是海归,他说中医理念将是我国医学创新的源泉。但和我们二十世纪以来中医的处境对照,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医还是备受争议的。养生热潮起来以后,批评的人更多了,所以“养生热”也带来了对中医的怀疑。文化在哪里呢?恕我直言,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命题叫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结论是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作为专业研究对象,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1993年,美国的哈斯廷中心(音译)发起的“医学目的再审查”进入国际研究计划,作为3个受邀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参加了这项计划。我们在反思医学的目的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在这个年代要提出这个命题呢?就是因为当代全球性的医疗危机。这个全球性的医疗危机根源于近代疾病对抗医学模式,“努力找病,除恶务尽”。医生干什么的?医院干什么的?病人到医院干什么的?找病的。外地人到北京大医院找名医,干吗?就是找病的,看确诊的能力:病在什么地方?什么原因?怎么治疗?医生的高明,医院的高明,技术的发展就表现在对疾病的认识上,病因、病理、病位,这个模型大概有200多年的历史。英特尼从1761年提出了疾病的位置和原因,这是医学科学化的一个标志,医学变成科学的认识论的知识论。疾病的位置在哪里?在细胞,在基因,在分子。病理变化在哪里?药物有什么作用?药物有效成份作用于什么靶点?眼光里没有人,目无全人,没有完整的人,只有分子、细胞、化学结构、成份。研究到基因,病怎么得的?细菌、病毒。病怎么好的?方剂、药物。为什么有那个效?有效成分。它的分子结构是什么?是个化学世界的图像。 西方已经开始认识到全球性的医疗危机了,用中国的话说就是“看病难、看病贵”,它过分宣传了疾病的恐惧,制造了人们对医疗的过度需求,使过度诊疗成为引起疾病导致死亡的重大原因。这不奇怪吗?走向积极建设的反面,自己去找病,没病找病,治病越精,病越来越多,所以形成“看病贵、看病难”这个一个恶性循环。当初老布什在位总统,克林顿是个小州州长,克林顿是怎么打败老布什上台的?就是靠两个字“医改”。通过医改才上去。两任总统,现在他的夫人希拉里担任外交部长,还在进行他未完成的医改任务。起初奥巴马也要医改,我们国家也要医改。2005年发改委说,我们过去的医改是不成功的,医为什么要改?现在看1993年的结论是对的:当代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就是近代医学模式主要针对的疾病的技术统治医学的长期结果。术统治了学,技术统治了医学。什么技术呢?努力找病的技术,除恶务尽的技术。病找出来了,现在还没办法治;有的病找出来了,治了,越治病越多。所以,社会的需求,民众的需求呼吁养生保健医学的出现。 但从1912年京师大学堂变成北京大学,医学专业设的就只有西医,没有中医——中国的中医不能进入教育系统。今年是清华百年,我在清华百年讲课说清华百年中医医理之问,谁提出来的?是梁启超,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名言说中医“诚能愈病”,中医确实能治好病,“终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由喻人”,中医没有把能给人治好病的道理告诉大家——中医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但中医是怎么治好病的?受现代知识教育训练的人是不认识了。回应的是北大的陈独秀——清华提问题,北大回答问题。陈独秀的回应在1915《给青年的一封信里》,恶这是中国的医学,不知道科学。有三个证据:第一,不解人体的构造,因些病灶在哪个地方, 怎么定位说不清楚;第二,不从事药性的分析,对药物的化孚基础是什么,分子结构是什么不清楚;第三,“菌毒传染更无闻也”,细菌和病毒的传染还没听说过。是的,中医几千年、上万年的历史不可能等到最近一二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