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体寄生之绦虫.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寄生之绦虫

绦虫概述 绦虫(Tapeworm,Cestode),俗称带虫,属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全部种类均营寄生生活。 据记载,绦虫是人类认识最早的寄生虫之一,公元前约1500年古埃及文献中就有关于牛带绦虫的记载,我国的古书《金匮要略》(公元217年)所记载的白虫,即是猪带绦虫。 一、成虫形态特征 1.虫体背腹扁平,呈长带状。 2.虫体大多分节,一般由头节、颈部及链体组成,链体又分幼节、成节及孕节。 3.无口和消化道。 4.缺体腔。 5.除极少数外,雌雄同体。 二、虫卵和中绦期 三、生活史特征 绦虫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肠道,幼虫期则寄生于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组织内。根据其所需宿主数量不同分为: 四、分类 人体寄生的绦虫均属于多节亚纲中的假叶目和圆叶目。 假叶目的特征:固着器是头节背腹面的两条吸槽;子宫呈管状,有开口(子宫孔);卵黄腺呈滤泡状,散布于节片中卵巢之前。生活史需二个中间宿主。 圆叶目特征:固着器是口吸盘;卵黄腺聚集成块状,位于卵巢之后;子宫呈囊状,无子宫孔。生活史通常需一个中间宿主,个别种类则不需中间宿主。 链状带绦虫 (Taenia solium) 又名: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猪肉绦虫病,幼虫主要寄生于猪体内,但也可寄生于人体,引起猪囊尾蚴病。该虫分布广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寄生绦虫 。 一、形态 1、成虫:由头节、颈节和链体组成,链体含700-1000个节片,由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 2、虫卵 3、囊尾蚴 二、生活史 中间宿主:猪,(人), 野猪。 终宿主:人 生活史过程: 猪吞食 经血流 人吞食 虫卵 六钩蚴 囊尾蚴 成虫 1~3天 约10周 猪肌肉 2~3个月 小肠 三、致病作用 猪肉绦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致病。 1.成虫致病:成虫可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其头节的吸盘和顶突的小钩可对小肠壁造成机械性损伤。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症状。有的可出现消化道症状,或出现过敏反应、消瘦等。寄生虫数较多时可引起肠梗阻。 2.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其危害远较成虫为大。猪囊尾蚴在人体的常见寄生部位依次为: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此外,心、舌、口腔、肝、肺等器官也可寄生。其致病作用视其寄生部位及数量而异。 (人的感染方式有三: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和异体感染。) 四、诊断 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询问病人是否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很重要。 对排出节片进行鉴定;肛门拭子法检查虫卵;必要时可作驱虫试验。 2.囊尾蚴病的诊断:根据不同寄生部位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如皮下结节可用手术摘除并作活检;眼部病变可作眼底镜检查,脑部可CT扫描。此外,可利用一些血清学方法用辅助诊断。 五.流行病学 1、分布:世界性。在国内分布也广,以散发病例为多。 2、流行因素:主要与下列二方面有关 (1)不良饮食习惯:生吃或半生吃“米猪肉”是感染本虫的主要方式。 (2)不当的养猪方式。 六.防治措施 1.预防:针对上述流行因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此外,还要改良养猪方式,提倡圈养,加强肉类检验检疫等,都十分重要。 2、治疗 猪带绦虫病的治疗:可选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灭绦灵等,中药如槟榔和南瓜子合用,效果良好。注意,务使排出头节。 猪囊尾蚴病的治疗:皮下及肌肉组织结节或眼囊尾蚴病可用手术摘除。其它部位者可用上述药物。 肥胖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 又名:牛肉绦虫,牛带绦虫,无钩绦虫。 该虫在许多方面与猪肉绦虫十分相似,下面作比较介绍。 二、生活史 中间宿主:主要是牛,还有羊、美洲驼、长颈鹿、羚羊等。 生活史过程基本同猪带绦虫。其囊尾蚴基本不寄生于人体。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达几十年。其孕节具有较强的活力,可自动从患者肛门逸出。 三.致病作用 成虫致病与猪带绦虫相似,一般也无明显症状,或有消化道症状、消瘦等。 牛囊尾蚴一般不能寄生于人体。 五.流行与防治 世界性分布。国内有20多个省有散发病例,一些少数民族牧区有流行,以西北和西南的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广西、宁夏、四川等为多见 。 流行因素与猪带绦虫相似。 防治原则同猪带绦虫。 微小膜壳绦虫 (Hymenolepis nana) 也称短膜壳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也可寄生于人体。 一.形态 1.成虫形态特点:①虫体很小,长5~80mm, 平均20mm。②头节具有4个吸盘及一个能伸缩的顶突,顶突上有20~30个小钩。③链体节片100~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