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第五单元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 江阴二中 汪飞飞 中国申奥成功 上海APEC中美领导会见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问题探究: 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 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 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 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 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更多资源 背景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削弱) (壮大)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最突出特点)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国 美 苏联 资本主义 社会 主义 对立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意义 含义 内容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 不致孤立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3、外交成就 (1) 中苏等17个国家建交 (2)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 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1949年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访问苏联期间的毛泽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3、外交成就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内容、意义)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3、外交成就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内容、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原因、意义) 1954年4月24日,周恩 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 达日内瓦。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 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 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 国地位参加的重要的 国际会议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 3、外交成就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内容、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原因、意义) 2、参加万隆会议(背景、意义) 异”方针,促使会议获 得圆满成功。这是会 议期间的周恩来。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 议上。这是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 组织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 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5年,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五国发起的会议在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提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结。 请问: 材料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文中哪句话体现了这一方针? “求同”和“存异”分别是什么?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 同 尼赫鲁 吴努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路分析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史健芳 陈惠英 李凤莲 等 ch5直流动态电路分析1.ppt
- 2宪法是根本法 第一课时 感受宪法日(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docx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寒假作业应用题“天天练”习题卡,含30份题组,附参考答案 .pdf
- 未成年人保护法ppt课件.pptx
- 微信视频号入门教程.pptx VIP
- 2025届山东省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策略.pdf
- 2024年眼科医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专题02 阅读理解(记叙文)-【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英语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VIP
- 电路分析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史健芳 陈惠英 李凤莲 等 ch4电路的基本定理.ppt
- 2025年中考历史热点专练系列: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潮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