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及2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及2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及2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及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二部分 CPR 第三部分 除颤 第四部分 复苏药物 第五部分 复苏后期的处理 第一部分 概 述 现代心肺复苏发展历程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1956年ZOLL发明体外除颤 1958年代美国医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教授明发了口对口吹气术。 1960年,考恩医生(Kouwenhoven)等人观察用力在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 沙法与考恩确认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术联合应用技术的合理性。 沙法结合两种方法,奠定了现代CPR的基础。从此诞生了现代心肺复苏术(CPR)。 *40年来CPR在全球风靡,美国普及7000万人次; CPR带来的希望, 欧美平均每天能 挽救1000例院外 心搏骤停者; 中国电力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为主的救护培训,70年代开始CPR普及,在触电抢救上取得了成就。 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CPR的目标: 挽救生命,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CPR一个特殊的目标是逆转临床死亡,故有很大局限性。 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病人自主的原则 在伦理学上是受到尊重的,在许多国家亦受法律保护。 临终遗嘱:提出自己的医疗范围包括 CPR。 形式:谈话、书面遗嘱、生存意愿及对医务人员永久的委托书。 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遇下列情况可不进行CPR 1.科学的评估已表明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准确预测CPR无效。因此,推荐所有心搏骤停病人均应接受CPR ,除非: ①病人有有效的遗嘱; ②病人有不可逆的死亡体征:僵死、断头或尸斑; ③预测不能得到生理上的益处,对危重败血症、心原性休克进行了最积极地治疗,重要的脏器功能仍在不断恶化或者疾病的晚期(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 2.在执行CPR时,救援者将要冒身体受伤的危险。 伦理原则(Ethical Aspects) 病人死亡的宣布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规定在现场不能开具死亡证明书。 欧洲,有随急救车的医生,可以宣布死亡。 我国随车医生一般不宣布死亡和决定停止所有复苏抢救,否则违背医学伦理。 心搏骤停的概念 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搏骤停。 美国AHA为冠心病患者所作的定义是: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搏骤停。 Cecil内科学第十六版则规定: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预计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搏骤停。 按WHO所下的猝死定义(24小时内) 心血管病所致占约60%; 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者仅占1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约为15%, 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约为7%, 其它原因约为4%。 心搏骤停的类型 依据心搏骤停后心电图变化,临床上分为:   心室颤动   心搏停止   电机械分离 心搏骤停的识别 手术过程中心跳停止的发现: 麻醉师不能测出血压和脉搏; 外科医师在胸部手术时,发现心脏停跳,或在腹部手术时发现大动脉不跳。 可疑时,外科医师将手术切口延长时仍不出血。 心搏骤停的识别 外伤时心脏停搏的发现: 严重创伤时,在检查创伤之前,注意有无呼吸存在,同时应注意心脏是否停跳:即股动脉和颈动脉是否停搏。 心搏骤停的识别 在诊断和急救时,应请注意避免下列几点: 不要等待静听心音。 不要等待心电图的检查。 不要等待静脉或动脉输血。 第二部分 CPR 心肺复苏研究的内容 复苏学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 的方法。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而不是延长已无意义的生命。 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 ( basic life support, BLS) 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 ACLS) 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ACLS 生存链的概念 早期识别(early find); 早期呼叫(early access); 早期心肺复苏(early CPR); 早期除颤(early defibrillation);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