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国策选修课件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制作 《战国策》 西汉 刘向编 第一讲 战国画卷 口舌之劳 长短之说 集腋成裘 集文成书 西周以来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解放 描写对象从诸侯卿相转向平民精英 欣赏赞美以个人奋斗改变社会地位 战国时代普遍存在的另类价值观念 中国古代写人文学由自然趋向自觉 中国古代散文辞赋化倾向由此滥觞 战国时代 东周起于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凡550年,包括春秋295年和战国255年。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为战国时代。 吴起(?—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曾经在鲁国、魏国为将。依靠楚悼王实行变法,楚悼王死时遭受贵族报复,被乱箭射死。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战国早期卫国人。依靠秦孝公实行变法,执政二十余年。孝公死后遭受贵族报复,被车裂而死。 变法革新 公元前382年 楚国吴起变法 公元前356年 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386年 齐国田氏列侯 公元前379年 齐国田氏代姜 公元前403年 晋国三家为侯 公元前376年 晋国三家分晋 战国形势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刘向《战国策书录》) 战国学术 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刘向《战国策书录》) 战国士人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文章形成 《战国策》非出一人之手,亦非各国史官所记。纵横策士游说诸侯,先拟腹稿,临场发挥,事后补记,研习者借阅誊抄,收藏积累,搜集者记录所知逸闻趣事,故汉成帝时刘向所见宫廷藏书及搜集所得,初步成形。 刘向整理 西汉晚期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将所见之《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重新编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编订为33篇,497章, 编次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战国纵横家书搜集并非全部。 出土佚文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与《战国策》同类文章,经整理编订为《战国纵横家书》,分为27章,其中不见于《史记》和《战国策》的佚书有16章。该墓属于西汉前期,早于《史记》。 书文有缺 马王堆汉墓出土佚文显示《战国策》文章源出士人自撰,搜集未全。蔺相如、屈原等战国名人俱不见于《战国策》文。史官所记如则《廉蔺列传》所谓“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境上,赵王为秦王鼓瑟。”但书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与《战国策》文不同。 作者异议 《汉书·艺文志》未署《战国策》作者。《隋书·经籍志》列于杂史,谓刘向录。《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皆列于杂史,或谓刘向撰,或谓刘向《战国策》。今人罗根泽《古史辨》依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和《汉书·蒯通传》有关记载,认为《战国策》的作者是秦汉之际的策士蒯通。 疑为蒯通 《史记·田儋列传》记载蒯通善为长短说,论战国权变凡八十一首。《汉书·蒯通传》记载蒯通论战国时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为《隽永》。《战国策》篇章近五百,八十一篇相差甚远,故其说不能成立。 解读传播 《战国策》的流传和注本:东汉高诱注、北宋曾巩校补、南宋姚宏续注、鲍彪新注、元吴师道补正、清黄丕烈札记。今本《战国策》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的校点本。 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1997年台湾三民书局出版温洪隆注译《战国策》。 著述属性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划归杂史,也是一部纵横家书,兼具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双重性质,同时刻画出生动的历史人物,不乏虚构情节的小说因素,语言铺张扬厉,夸饰渲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代表着战国时代文风的一部重要著作。 归属难定 《汉书·艺文志》未立史部,将《战国策》列于儒家经艺之《春秋》类,谓“《战国策》三十三篇,记春秋后”,作为史书列于《春秋》之后。儒家经艺致力于传播仁义道德,而《战国策》蔑视和抛弃仁义道德,以利害关系取代道德说教,思想倾向与儒家经艺很不一致。 史迁倚重 《战国策》成书晚于《史记》,《史记》采用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_CNHAW 0011-2024 干眼诊疗中心分级建设要求.pdf
- 2025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770题) .pdf
- ANSYS CFD-Post使用细节说明.pdf VIP
- 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试表.pdf
- 街头女郎玛吉.pdf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及改进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docx VIP
-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0《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pdf VIP
-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复习(压轴60题19大考点)-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知识解读与专题训练(苏科版)(解析版).docx
- 2025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