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种类及治疗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热的种类及治疗ppt课件

发热的典型表现 体温上升期 皮肤苍白、四肢冷厥 “鸡皮” 恶寒、寒战 乏力、肌肉酸痛 高热期 自觉酷热 皮肤干燥、发红 体温下降期 出汗、皮肤血管扩张 讲授内容 ? 概念、发热原因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 发热的分类、诊断及处理原则 概述 体温? 生理性 病理性 急性发热 慢性发热 发热的概念 机体在内、外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体温的调节性升高。 调节性体温升高 含有致热成分的物质,能引起机体发热。 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能激活机体产内源性致热原细胞,产生、 释放内源性致热原的物质。 发热的原因 发热激活物种类 (一)感染性因素(占临床发热的50-60%) (1)细菌与毒素 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ET) 革兰氏阳性细菌----外毒素 (2)病毒、螺旋体 (3)真菌 (5)寄生虫 1.抗原抗体复合物 (antigen-antibody complexes, Ag-Ab) 2.组织损伤和坏死 3.体内某些类固醇 “苯胆烷醇酮” 4.致炎物 硅酸结晶、尿酸结晶 (二)非感染性因素 发热激活物种类 讲授内容 ? 概念、发热原因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 发热的分类、诊断及处理原则 发热的3个基本环节。 1.内生致热原信息传递:发热激活物作用于 产内生致热原(EP)细胞,产生、释放 EP; (内生致热原(EP):发热激活物作用于 产内源性致热原(EP)细胞所产生并释放的致热物质) 2.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3.调温反应: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一、内生致热源的信息传递 激活物 产EP细胞 EP作用于 中枢 二、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上移 (一)体温调节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 的高效部分,次级部分是延脑、桥脑和脊髓等。 EP “调定点”上移 (二)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 ? 三、调温反应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交感神经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产热? 体温升高 骨骼肌紧张、寒战 运动神经 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示意图 直接 OVLT 下丘脑 EP Na+/Ca2+? cAMP PGE “调定点”上移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骨骼肌寒战 产热? 体温升高 致病微生物 内毒素 外毒素 抗原抗体 复合物 类固醇 致炎物 发热激活物 单核细胞 ① ② ③ 讲授内容 ? 概述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发热的分类、诊断及处理原则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典型的发热过程分为3个阶段。 37?C 42 ?C 体温正常 体温上升期 体温 高峰期 体温下降期 调定点上移 调定点恢复 体温上升期 皮肤苍白、四肢冷厥 “鸡皮” 恶寒 寒战 高峰期 自觉酷热 皮肤干燥、发红 退热期 出汗、皮肤血管扩张 热代谢特点 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高水平调节 产热?散热 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兴奋,竖毛肌收缩 皮肤温度?,兴奋皮肤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不自主、节律、周期性收缩 中心体温?上移的“调定点” “冷反应”冲动停止,血管扩张 “调定点”回复至正常,中 心体温“调定点”,散热反应。 讲授内容 ? 概述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发热的分类、诊断及处理原则 常见急性发热病因分类 急性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细菌性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 急性非感染性发热 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狼疮、成人Still病等)、肿瘤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垂体危象,痛风)、栓塞性疾病、药物热、其他(热射病等) 诊断 1.病史(注意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 2.体格检查(全身检查神志、心率、呼吸,头颈部、胸部、皮肤四肢检查) 3.辅助检查(常规检查、胸部影像、炎 症标志物、抗体、微生物培养+药敏) 处理原则 1.病因治疗 2.快速评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出现神志改变、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立即予以监护、氧疗、建立静脉通道、呼吸支持,尽早收入ICU。 处理原则 3.急诊处理 a.解热治疗:对症治疗(物理降温、非甾体类,降温时防止骤降) b.抗生素治疗(初步经验性抗生素,根据病原学结果针对性用药) c.综合治疗(抗休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处理原则 4.加强护理,注意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 注意 体温的高低并不是判断疾病危重程度的唯一依据。 2.对于急性发热,需要快速评估病情。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