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文教材中道德“两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实践.docVIP

运用语文教材中道德“两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实践.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用语文教材中道德“两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实践

运用语文教材中道德“两难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实践   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语文教材中的道德“两难情境”更为德育渗透搭建了桥梁。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我们恰当地利用道德“两难情境”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分析和评估自己道德观点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我罗列了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道德“两难情境”,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类,并根据实践提出了道德“两难情境”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语文教材中蕴含道德“两难情境”的课文。   第一册:《小熊住山洞》   第三册:《清澈的湖水》   第五册:《我不能失信》   第六册:《检阅》、《她是我的朋友》、《一面五星红旗》   第八册:《中彩那天》、《尊严》、《万年牢》   第九册:《钓鱼的启示》、《牧笛》   二、德育内容的分析和归类。   1.保护环境,讲究卫生。   《小熊住山洞》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犹豫了,该不该砍掉美丽的大树造房子呢?一年又一年,他们还是选择住在山洞里。文章最后用动物们给小熊一家献花告诉大家:小熊一家做得对,值得敬佩、赞扬。孩子们也懂得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清澈的湖水》中的小洁外出春游,很想把手中的面包纸扔进湖里,这也是很贴近低段小学生的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对课文中两难情境的辨析,孩子们体会到讲究卫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2.热爱祖国,心系祖国。   《一面五星红旗》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又冷又饿的处境下,面包店的老板要求用食物换留学生的五星红旗,留学生该怎么做呢?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他拒绝了这样的要求。无独有偶,《木笛》中的主人公宁可失去考试的机会,也拒绝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演奏欢快的曲子。   3.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检阅》在国庆游行检阅时,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们很矛盾,不知道该不该让拄拐的博莱克参加检阅,他们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最后,他们作出了一个大??的决定: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尊严》中的哈默宁可挨饿也不白吃人家的东西,杰克逊大叔很尊重他的决定,后来把他留在家里干活。这件事让我们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4.遵守诺言,诚实守信。   《我不能失信》中的小宋庆龄约定周六到小珍家去教她折花篮,可爸爸妈妈想带她出去,她该怎么选择呢?《钓鱼的启示》。课文讲了“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以距捕捞开放还有两小时为由,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犹豫了。《中彩那天》中的父亲中彩得到了一辆车,但是这是他帮库伯买的彩票中的,他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该不该把车还给库伯先生呢?在主人公作出正确的选择时,同学们也受到了一次诚信教育。   三、德育渗透的策略   如何将诚信、爱国、关心和尊重他人这些价值观念融入我们的课堂,使“两难情境”中的德育不留痕迹,又发挥最大功效呢?我的策略如下。   1.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如《检阅》一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   师:“这个小伙子”指的是谁?   生:博莱克。   师:他“棒”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理由,并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课文中说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   生2:博莱克并不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所以大家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这些小伙子”指的又是谁呢?   生:就是指波兰一所学校的所有儿童队员们。   师:为什么说他们很棒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生1:他们大胆地让拄拐的博莱克站在第一排,一点不歧视他。   生2:虽然他们起先很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后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让每个人都拥有他们应得的权利。因此,获得了“这些孩子们真棒”的赞扬。   生3:儿童队员们美好善良的心灵。   生4:儿童队员们关爱残疾人,尊重博莱克,的确非常棒!   在关键词句的剖析品味中,学生也经历了一次成长的过程,在学生心中“关心、爱护残疾人”不再是口号式宣言,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爱,有了理解,才能有爱,有了爱,才能升华为尊重。   2.在人物形象分析中渗透德育。   例如《她是我的朋友》中的阮恒,一个10岁的男孩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