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四-群落的演替-课件
A B C D 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树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一年生 初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聚焦】演替的类型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 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例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 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度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 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演替的结果? 车前草 狼尾草 狗尾草 耐踩踏程度: 【聚焦】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你能解释小路周围杂草为何如此分布? 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聚焦】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砍伐森林 填湖造田 捕杀动物 我们可以 封山育林 治理沙漠 管理草原 建立人工群落 我们也可以 or 【聚焦】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建立人工群落可以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中。 对的!! 【聚焦】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聚焦】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聚焦】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聚焦】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解析:在弃耕的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多后相对稳定。由草本植物到森林的演变过程中,总光合量逐渐增多,后因森林叶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叶片互相遮挡,总光合量达到相对稳定。 在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多,生物呼吸量也逐渐增加,但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稳定,生物的呼吸量也不再增加 一块弃耕的农田,最后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BD 初生演替类型 (1)旱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2)水生演替: 湖底阶段→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湖泊演替为森林 课堂小结 群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人类的活动影响着演替 群落的演替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7.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 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 * 喀拉喀托火山几无人居,因此在爆发时当场死亡的人极少。但是,火山的倒塌激起一连串的海啸或地震潮波,据载,远至南美洲和夏威夷都发生了海啸。在最猛烈喷发之後,最大的波浪高达37公尺(120英尺),造成爪哇和苏门答腊的沿岸附近几座城市约有3.6万人丧生。喀拉喀托岛群上的生物都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层之下,动植物在5年之後才恢复生机。 喀拉喀托火山维持多年的平静後,在1927年12月又沿著先前火山锥的同一路线在海底再次喷发。1928年初,一座火山锥突出海面,到1930年已变成一座小岛,名为阿纳喀拉喀托(Anak Krakatau,意为“喀拉喀托之子”)。从那时起,火山活动断断续续地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