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国《伤寒杂病论》地位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庆国《伤寒杂病论》地位课件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历史背景及其与《内经》、《本经》等古代医籍的学术联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一).《伤寒杂病论》的学术地位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也是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与重要价值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继《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之后,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某些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完善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所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它既适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也适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晋代以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与研究,称其“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 因此,《伤寒杂病论》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必读典籍之一。 (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历史背景 1.作者生平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今河南南阳邓县)人。 据文献推算,仲景约于公元150—219年在世。约生于汉桓帝和平初年,大约经历了桓帝(17)、灵帝(19)、少帝(3)、献帝(30)三个朝代。 林亿《伤寒论·序》载:“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名医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何顒别传》载,张仲景曾“总角造顒”, 何顒谓其“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当为良医”,且“卒如其言”。 曾随同郡张伯祖学医,后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最终成为一位很有成就的医学大家,相传:“至京师,为名医,于当时,称上手。” 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弃官加乡后,潜心医学,《南阳县志》:张机又得阳励公之传,精于治疗。 弟子有:卫汛、杜度,皆以医名。 2.成书的时代背景 (1)东汉时南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西汉中期以后,南阳的宛市即成为全国的六大都市之一,与长安、洛阳、临淄、邯郸、成都等齐名,《盐铁论》称,“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东汉时,南阳已为鱼米之乡,而其工业以冶铁为主,张衡在,《南都赋》里曾专门就南阳的经济尤其是农业作了介绍。。 到了东汉,南阳更因为是光武帝的故乡而号称南都,与洛阳并称为全国两个最大的中心城市。 此时,不仅因为南阳帝乡多近亲,公候将相、近侍权臣,多为南阳豪强,而由要人引荐者担任中下级官员的也很多,促使其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由于刘秀重视教育,全国的教育事来都有大幅度的发展, 班固《东都赋》:“四海之内,痒序盈门。” 南阳的学校更胜于他郡,因而也为名士之乡。据各种史料记载,东汉南阳的名士有六七十人之多,这是他郡远不能及的。 张仲景生活在南阳这一特殊的地区,对于其文化知识的陶冶和医学知识的长进是不无俾益的。 (2)东汉时期,祖国医学的理论与临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医药文献方面,《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医经七家,《汉书·平帝记》并有楼护日诵本草数十万言的记载。 从仲景自序来看,当时《素问》《灵枢》《难经》《胎胪药录》《阴阳大论》等医书已在世上广为流传。 从《甲乙经·序》来看,当时专门论述方剂治疗的《汤液经》业已问世。 这样一来,当时中医基础理论、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的基础医籍已经具备,医学的基础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并日渐充实。 再从当时的医疗水平看,也已具备了一定和水平。据《汉书》记载,仓公淳于意已有医案的前身医籍问世;《后汉书》记载,太医令郭玉诊脉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而《华佗传》所记载的华佗诊病的事迹,更说明了当时的临床水平的提高已非汉初时所比,这些无疑给仲景的著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疫疠的流行激励了仲景著书济世的决心 曹植在《说疫气》中形容当时的惨况为“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举族而丧”。 王仲宣《七衰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贫妇人,抱子弃草间,……未知身死所,何能两相完。 张仲景家族亦未能幸免,正如《伤寒论·自序》中所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住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其一,基础理论主要继承于《内经》《难经》《阴阳大论》; 其二,诊法是从《内经》《难经》而来,不过其间的脉诊系将《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简化为上中下三部(人迎、趺阳、少阴)诊法,并将其与《难经》的独取寸口法有机结合而成; 其三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