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部肿瘤的CT诊断课件
眼部肿瘤的CT诊断 陈 红 眶部解剖分区 眶隔是从眶缘的骨膜向睑板伸展并附着在睑板之上的坚硬的筋膜突起, 它是各种眶内病理过程包括感染扩散的屏障. 以眶隔为界分为眶隔前区及眶隔后区,眶隔后区以4块眼外肌组成的肌锥和眶骨骨膜为界分成骨膜下区、肌锥外间隙、肌锥、肌锥内间隙、 再把泪腺、眼球及视神经各单独划分成自己的区域 。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临床上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多见于3岁以下(70%),而7岁以下者占85%.本病多为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同时或先后受累。 生长模式:内生性、外生性、混合性、弥漫浸润性和自发萎缩性.不同的生长方式有不同的表现。内生性者向球内玻璃体方向发展,外生性者向视网膜下发展. 典型CT表现为球内软组织团块影,密度较高,边缘多数清楚.病灶钙化率较高.有文献报道为45%~95%。故钙化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根据CT表现确定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生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 内生性:CT表现为玻璃体内密度增高,并可见大小不等和不同形状的软组织影悬浮于玻璃体内.而又未见视网膜脱离征象。(2)外生性:CT表现为眼球内软组织肿块和视网膜脱离征象,而玻璃体内密度未见异常变化。(3)若CT同时表现为以上两种征象,该类肿瘤则为混合性,预后可能会比前两者都差。(4)Rb可侵至眼球外、视神经,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视交叉、视束、颅内脑实质甚至对侧视神经。(5)弥漫性相对少见,其CT表现为视网膜弥漫性脱离,肿块内一般无钙化。 鉴别诊断 1. 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s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均为白瞳症,常表现为自后部眼环突人玻璃体的边界清晰均一高密度病变,但无钙化,可鉴别. 2.永存原始玻璃体增殖症(PHPV):常为小眼球,整个玻璃体密度增高,增强后玻璃体内异常组织明显强化.钙化不多见. 3.脉络膜骨瘤:多见于成年人,钙化一般位于脉络膜. 色素膜黑色素瘤 是成人眼球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50岁成人的眼球后极部,最常见于脉络膜, 有发生系统内转移的倾向. 病理上,黑色素瘤发生于色素膜内黑色素细胞或色素痣的恶变.大部分黑色素瘤内部结构均匀,较大者可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或钙化.此型肿瘤通常引起广泛视网膜脱离,容易侵及视神经及巩膜外. 临床表现与肿瘤位置和体积有密切关系. CT表现: 虹膜、睫状体黑色素瘤一般较小在CT上很难显示.脉络膜黑色素瘤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的实性肿块,增强后肿块轻或中度强化.典型者呈蘑菇状,基底宽,颈细.继发的视网膜脱离常表现为半月形的略高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 鉴别诊断 ①血管瘤:CT表现为眼球壁局限性增厚,太小时不容易被发现,CT增强时往往有明显强化。 ②黑色素痣:一般很少,CT检查难以显示,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眼球超声、MRI以及患者的综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③视网膜下或脉络膜下出血:CT表现依出血时间而异,出血早期表现为新月形高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密度逐渐降低,注射对比剂不出现强化。 脉络膜骨瘤 好发于20-30岁女性,多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者比较少见。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或有轻微视力改变。大多数发生于眼球后极部视神经乳头旁,亦可累及黄斑部。 CT表现:常表现为轻度突出的脉络膜高密度钙化肿块,较具特征性。少数可伴有视网膜脱离。 眼球内转移瘤 最常累及色素膜,尤其是脉络膜。女性患者原发癌多为乳癌、肺癌等,男性患者多为肺癌、肾癌或前列腺癌等。 CT表现:好发于眼后极部,尤其是黄斑颞侧附近,早期多沿脉络膜平面呈浸润性生长,不穿破玻璃体膜,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基底广泛的扁平实质隆起,厚薄不一。 脉络膜血管瘤 属于良性、血管错构瘤性病变,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病理上,可分为孤立性和弥漫性两类:①孤立性多发生于后极部,界限清楚,多发生于20-50岁之间,常伴发视网膜脱离。②弥漫性无明显分界,表现为后极部脉络膜弥漫性增厚,此类血管瘤易引起广泛的视网膜脱离,较少见,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通常伴有脑颜面部血管瘤病。 CT表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脉络膜增厚,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肿瘤的高度一般较小,在CT上显示较差。目前首选B超和MRI。 视神经鞘脑膜瘤 为起源于蛛网膜纤维母细胞或硬脑膜内面的内皮细胞的一种中胚叶性肿瘤,为良性肿瘤,但少数可恶变。多发生于中年,以女性居多.年龄越小,其恶性程度越高。 其组织学特征与颅内脑膜瘤类似,主要分为4种类型:上皮型、砂粒体型、纤维细胞型和脉管型。 CT表现上“轨道征”颇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瘤仍保持了一般脑膜瘤的CT特征,如斑片状钙化;在冠状面上显示为包绕视神经的环形强化—袖管征;增强时强化程度较其他眶内占位病变明显等。肿块亦可沿视神经管向颅内蔓延.引起视神经管的扩大和眶尖骨质增生、硬化。 鉴别诊断 1.视神经胶质瘤:胶质瘤内的钙化比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