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课件
(一)突触的概念和分类 1.突触概念:是指神经元之间相接触并传 递信息的部位。 2.突触分类: ⑴ 按接触部位分为: ① 轴突-树突式突触 ② 轴突-胞体式突触 ③ 轴突-轴突式突触 (二) 突触的基本结构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有突触小泡(含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 突触间隙:20nm左右,有 Ca2+ 、Na+、K+等. 突触后膜:有接受递质的受体. ⑴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后膜对Na+、K+,尤其是Na+的通透性→Na+内流后膜内→后膜膜电位↓,去极化产生EPSP(总和达到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⑵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Cl-内流后膜内→后膜膜电位↑,超极化产生IPSP(总和达到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抑制。 三、神经递质 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一)外周神经递质 1. 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二)中枢神经递质 1. 胆碱类 : 2. 单胺类 : 3. 氨基酸类 : 谷氨酸 ,天冬氨酸 ─兴奋性递质 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 ─抑制性递质 (二)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突触)延搁 约0.3─0.5ms。 3.总和 空间总和、时间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放 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突触部位 敏感性:如碱中毒、酸中毒、低氧、药物等。 易疲劳性:突触部位. (二)突触前抑制(去极化抑制) 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降低而引起的抑制。 特点: ①结构基础: 轴突一轴突突触(至少3个N元)。 ②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量减少。 ③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减小, 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兴奋。 生理意义:调节感觉传入活动.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脊髓和低位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 (一)浅感觉传导路 (二)深感觉传导路径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一)丘脑的核团与感觉功能 各种感觉传入(除嗅觉外)都要在丘脑换 元,再投射大脑皮层。 丘脑的核团分为三类: 1.感觉接替核─黄色部分 2.联络核─红色部分 3.髓板内核群─蓝色部分 (二)丘脑感觉投射系统 1. 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其功能 凡能引起特定感觉(除嗅觉外)的所有传入系 统─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点:1)有专门传导途径; 2)换元少; 3)具有点对点联系; 4)投射止于皮层的狭小区域(第四层细胞)。 功能:①引起特定感觉。 ②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其功能 特异性投射系统经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 干网状结构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后,抵达 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再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 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点:1)无专门传导途径; 2)换元多,易受药物影响; 3)无点对点联系; 4)弥散投射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体表感觉区 1.部位: 主要是中央后回(第一体表感觉区)。 特点: ①投射纤维左右交叉, 但头面部是双侧投射。 ②投射区域的空间排列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 区内的内部安排是正立的。 ③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精细灵敏程度呈正相关。 2.部位: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第二体表感觉区). 感觉投射是双侧性的,正立安排,与痛觉有关。 (二)内脏感觉区 (三)本体感觉区 (四)视觉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