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结膜病吴承杰课件
结膜病 学习重点 (一)掌握常见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二)熟悉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三)掌握沙眼的诊断及其并发症、后遗症的 处理和防止原则,认识沙眼的传染途径 及其危害性 8.结膜肉芽肿:霰粒肿等 9.结膜瘢痕:损害累及基层 10.假性上睑下垂:肥厚,重力作用 11.耳前淋巴结肿大:病毒感染,但早期无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致敏原:主要为为植物花粉 临床表现:双眼发病,起病快,主要表现为眼痒,可伴烧灼感,异物感等。 体征:结膜充血,非特异性睑结膜乳头增生,同时可有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 治疗: 一般治疗:脱离过敏原,眼睑冷敷,冲洗结膜囊等。 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收缩剂等。病症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脱敏治疗:明确致敏原后,可考虑。 常年过敏性结膜炎 远比季节性少见 致敏原:粉尘、螨虫、动物的皮毛等。 临床表现同季节性相似,因抗原常年有,所以症状持续存在。 治疗:同季节性 巨乳头性结膜炎 病因:角膜接触镜或义眼作用,为机械性刺激和超敏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表现:眼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查体见巨乳头改变,大于1mm,分4期 1期:眼痒轻,结膜充血,上睑结膜细小乳头增生 2期:眼痒加重,黏性分泌物,上睑结膜不规则乳头增生 3期:眼痒中-重度,黏液性分泌物多,结膜乳头增生,上睑结膜有大于1mm的乳头存在 4期:重度眼痒,大量黏性分泌物,上睑结膜乳头大于1mm,顶端可坏死。 治疗:一般治疗:去除或减缓眼部刺激:停或换接触镜、加强护理接触镜或义眼 药物治疗:减少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抑制局部炎症。可用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胺剂、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少用,仅限急性阶段使用。 自身免疫性结膜炎 结膜干燥综合征SS:干眼,口干,结缔组织损害,绝经期妇女多发。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皮肤和粘膜的多形性红斑,多发于年轻人,<35岁。 瘢痕性类天疱疮:非特异性结膜炎,伴有口腔、鼻腔、皮肤等,结膜瘢痕,睑球粘连。 结膜肿瘤 原发性结膜良性肿瘤 结膜色素痣 结膜乳头状瘤 结膜皮样瘤和皮样脂肪瘤 结膜血管瘤 结膜囊肿 原发结膜恶性肿瘤 结膜上皮内新生物 结膜鳞状细胞癌 恶性黑色素瘤 球结膜下出血(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 球结膜下血管破裂或其渗透性增加,可引起球结膜下出血 病因不确切,可能与饮酒、年龄、外伤、高血压、动脉硬化、紫癜、败血症等因素有关。 出血初期呈鲜红色,以后随血液的吸收逐渐变为棕色。 出血早期可进行冷敷,48h后无再出血则可以进行热敷,一般7-12天内自行吸收 可无需治疗,重者注意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辅助用药:Vitk4, Vitc,安妥碘,抗生素眼药水 2.慢性期: (1)结膜充血减轻,结膜肥厚,乳头增生,滤泡形 成。 (2)滤泡可发生坏死,愈合后留下明显瘢痕。 (3)早期即可出现角膜血管翳。 3.后遗症 (1)眼内翻及倒睫:睑结膜瘢痕吸缩,睫毛根部附 近瘢痕。 (2)上睑下垂:Muller肌作用减弱。上睑组织增生 增厚。 (3)睑球粘连:穹窿部结膜瘢痕吸缩。 (4)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杯状细胞和副泪腺受损。 (5)慢性泪囊炎:病变累及鼻泪管,使之狭窄 或阻塞。 (6)角膜混浊:①睑内翻、倒睫。②角膜血管翳。 ③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上皮性角膜炎。 (四)诊断:沙眼诊断至少要符合下列中的二项。 1.上睑结膜滤泡。 2.角膜缘滤泡及后遗症。 3.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4.角膜缘上方血管翳。 ※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沙眼的诊断。 ? ? 结膜瘢痕 睑球粘连 (五)鉴别诊断 1.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无瘢痕,无角膜血管翳 2.春季结膜炎: (1)睑结膜增生的乳头大而扁平。 (2)上穹窿部无病变。 (3)无角膜血管翳。 (4)结膜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细胞。 3.包涵体性结膜炎: (1)滤泡以下穹窿部和下睑结膜显著。 (2)无角膜血管翳,无瘢痕。 (六)临床分期 1.我国1979年分期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