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精装版30 小儿推拿选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威体育精装版30 小儿推拿选讲课件

推拿治疗学 小儿推拿选讲 概述 小儿推拿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特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称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通经络,和营卫,行气血,以调整机体的偏盛偏衰,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和防病的目的。本疗法适用于0-12岁的小儿,但以3岁以内小儿推拿效果较好,3个月以内的婴儿效果更好。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二、小儿推拿特点 手法基本特点:轻柔深透,平稳着实。 手法的操作特点:小儿推拿特别强调手法的治疗量及补泻。故小儿推拿非常重视手法的次数(时间)、疗程、强度(轻重)、频率(速度)及方向等因素。一般讲,推拿的时间、疗程及强度可体现治疗量,而强度、频率及方向体现补泻。 手法的治疗特点:由于小儿病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外感时邪,内易伤饮食及病易化热,故临床上常用解表,清热和消导等手法。 三、手法操作要求 先操作四肢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头面部穴位。 先作轻手法,后作重手法。 选用上肢部穴位治疗时,只在一侧操作即可,多取左上肢;选用下肢部穴位治疗时,需双侧均操作。 头面部常用穴位 攒竹(天门)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以两手拇指自两眉中点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镇静安神,醒脑开窍。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等。 【临床应用】推攒竹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三法(推眉弓、揉太阳、揉耳后高骨)配合使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 眉弓(坎宫) 【位置】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 【操作方法】分推法:以两拇指面自两眉头向两眉梢分推,称分推眉弓(分推坎宫),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醒脑明目。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志异常,目赤痛,近视眼等。 【临床应用】推眉弓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三法(推攒竹、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合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太阳 【位置】两眉后凹陷中。 【操作方法】揉法:以两中指或拇指端揉,称揉太阳,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清热明目。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近视眼等。 【临床应用】揉太阳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余三法(推攒竹,推眉弓,揉耳后高骨)合用。 头面部常用穴位 耳后高骨(高骨) 【位置】两耳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交界处。 【操作方法】揉法:以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安神除烦。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昏烦躁,惊风等。 【临床应用】揉耳后高骨为小儿治外感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余三法(推攒竹、推眉弓、揉太阳)合用。 腹部常用穴位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吐等一切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治疗腹泻;本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为保健四大手法之一,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 腹部常用穴位 脐(神阙)   【位置】肚脐。 【操作方法】1.揉法:以中指端或掌根揉脐,或用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统称揉脐。   2.摩法:以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脐,称摩脐。 3.捏挤法:以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向里捏挤肚脐,称捏挤脐。 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吐等一切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治疗腹泻;本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为保健四大手法之一,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 腹部常用穴位 肚 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处。 【操作方法】1.拿法:①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指对拿本穴,称拿肚角。②用拇指放在肚角穴上,其余四指放在背部与穴位相对处,同时对拿肚角穴,称拿肚角。   2.按揉法: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肚角。 拿法:3-5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