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腹痛_2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痛_2课件

脾胃系病证 第六节 腹 痛 腹 痛 辩 证 要 点 表 腹 痛 证 治 简 表 5、常用药: 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 黄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 白术、茯苓———健脾助运。 6、加减: 若腹痛胀满者,加厚朴、木香行气消胀。 兼大便自利,恶心呕吐者,去大黄,加陈皮、半夏、苍术理气燥湿,降逆止呕。 如食滞不重,腹痛较轻者,用保和丸。 (四)肝郁气滞证 1、症状: 主症: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 兼症:得嗳气、矢气疼痛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情绪急躁易怒。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2、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升降失司。 3、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4、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腹痛走窜、牵引少腹或两胁之证。 5、常用药: 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川芎———行气活血。 6、加减: 若气滞较重,胸胁胀痛者,加川楝子、郁金。 若痛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川楝子。 若腹痛肠鸣,气滞腹泻者,可用痛泻要方。 若少腹绞痛,阴囊寒疝者,可用天台乌药散。 肝郁日久化热者,加丹皮、山栀子、川楝子清肝泄热。 (五)瘀血内停证 1、症状: 主症: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 兼症:饮食较差,食后疼痛加剧,大便不爽,或大便色黑。 舌脉:舌质紫黯,脉细涩。 2、证机概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3、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4、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本方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效,适宜治疗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的血瘀证。 5、常用药: 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祛瘀活血。 当归、生地、甘草———养血和营。 柴胡、枳壳、桔梗———理气止痛。 6、加减: 若腹部术后作痛,可加泽兰、延胡索、蒲黄、五灵脂。 若跌仆损伤作痛,可加没药、三七。 瘀血日久发热,可加丹参、丹皮、王不留行。 若下焦蓄血,大便色黑,可用桃核承气汤若兼有虚寒,腹痛喜温可加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止痛。 (六)中虚脏寒证 1、症状: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 兼症: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证机概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3、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4、主方:小建中汤加减。本方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形寒肢冷、喜温喜按、腹部隐痛之证。 5、常用药: 桂枝、生姜温阳散寒,饴糖、大枣甘温补中,芍药、炙甘草缓急止痛。 6、加减: 若腹中大寒,呕吐肢冷,可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 若腹痛下痢,脉微肢冷,脾肾阳虚者,可用附子理中汤。 若大肠虚寒,积冷便秘者,可用温脾汤。 若中气大虚,少气懒言,可用补中益气汤。还可辨证选用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等。 * 【概说】 一、概念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 (一)《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病名,并提出由寒热邪气引起。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二)《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对“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的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及寒邪攻冲证分别提出附子粳米汤及大建中汤治疗等,开创了腹痛证治先河。 (三)《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由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四)《仁斋直指方》将腹痛分类,并提出对不同腹痛的鉴别。 《仁斋直指方》对腹痛分寒热、死血、食积、痰饮、虫等,并对不同腹痛提出鉴别,“气血、痰水、食积、风冷诸症之痛,每每停聚而不散,惟虫痛则乍作乍止,来去无定,又有呕吐清沫之可验。” (五)《医学发明》强调“通则不痛”的病理学说。 金元时期李东垣将腹痛按三阴经及杂病进行辨证论治,李氏在《医学发明·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谓“痛则不通”的病理学说,并在治疗原则上提出“痛随利减,当通其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