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安全的危害ppt课件
* * * * * * * * * * * * * *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恒康医院 欧阳许云 2017年2月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中,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性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群体。护士应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一 、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护士是职业暴露最高危的人群 发生率:国外52%-89.4% 国内80.6%-93.3%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1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 2 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 3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的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 4 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杆菌在空气中所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 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引起生物性感染门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皮肤有破损时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2)抽血(将血液注入试管内时)、注射、输液、器械传递、清洗器械过程中被锐器刺伤、割伤; (3)整理操作后用物及手术后器械、分离输液器时,将针帽重新套回时等刺伤;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4)在操作时病人或其他人突然转移时刺伤操作者。 (5)不正确的废物处理。 (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7)供应室接触污染物品的机会最多,也最容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 2、化学性危险因素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 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护士频繁接触这些制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化学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有50多种,但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是细胞毒制剂。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颗粒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月经紊乱、脱发、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等毒性反应。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3)各种抗生素:虽然频繁接触抗生素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但在操作中因接触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猝死的均有报道。抗生素引起的慢性皮肤过敏等屡见不鲜。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4 )各种毒性垃圾 (5 ) 各种废气、污染物体,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构成职业威胁。 3、物理性危险因素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声、机器声、病人的呻吟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粉尘、锐器伤、负重等。 四、 职业防护的现状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未建立严格、正规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