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影响实证研究.docVIP

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影响实证研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影响实证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影响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13-11-13   作者简介:钟玮,肇庆学院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和经济学双硕士。(广东肇庆/52606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 “现阶段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10BGL043)和肇庆市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战略规划的角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摘要:本研究通过对“985”高校T大学3548名校友进行实证调研,将中学时期的家庭所属地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即将地域的排序按照城市的发达程度来划分,中学时期是来自于大城市、中等城市、县级城市、乡镇还是农村这五个地域,研究其毕业后在地域上的分布、工作单位的分布和社会地位的分布。研究表明,接受高等教育使地域流向无差异化;接受高等教育为迈向行业体制创造条件;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地位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流动;影响教育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中提出,进入名牌大学就读是成为精英的重要途径。[1]在中国,成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也是青年人发展进步的梦想。我国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流动的影响确实存在,如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一个人不可能进入到一些领域、机构工作,当拿到大学文凭以后,文凭成为了进入我国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敲门砖。如公务员考试,有严格的专业准入标准,如果专业不符合标准也不能报考,大学专科、本科以上学历更成为报考的门槛。   社会流动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代的印记,社会流动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地域的影响。城乡差别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曾几何时,跳出农门一度是一代人通过考进大学改变自身前途命运的最好方式。[2]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来证明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3],通过设计研究方案,从“985”高校T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学时期家庭所属地出发,研究其毕业后在地域的分布、工作单位的分布和社会地位的分布。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将中学时期的家庭所属地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即将地域的排序按照城市的发达程度来划分,中学时期是来自于大城市、中等城市、县级城市、??镇还是农村这五个地域。假设一:越是来自于发达地域的生源毕业后流向的地域也越发达,越是来自于不发达地域的生源毕业后流向的地域越不发达。假设二:越是来自于发达地域的生源毕业后流向的单位越是体制内的单位,越是来自于不发达地域的生源毕业后单位流向越是在体制外。假设三:越是来自于发达地域的生源的社会成就越高,越是来自于不发达地域的生源的社会成就越不高。   本研究选择“985”高校T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从这里毕业的优秀学子成才的比率很高,校友中有成为公司高管、教授、院士、省长、部长的。本次调查人数多达3548人,覆盖面涉及多地域、多行业、多级别,是一次大规模的实证调研。将中学家庭地域所属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根据逻辑关系图(图1),在其接受大学教育以后,进入到社会发展,从三个维度来测评,一个是现居地,一个是现单位,一个是现在的社会地位。   图1研究逻辑关系图   二、研究样本   本研究通过在T大学2007年校庆期间组织300名学生志愿者,向校友发放问卷6000份,回收问卷4200份,有效问卷3548份,问卷有效率为84.5%。其中,男性校友占77.5%,女性校友占22.5%。按照入学年来分类,如表1所示。   ·教育与社会· 我国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实证研究表1本研究样本中学家庭地域所属分布   地域所属分布 人数(人)大城市 1708中等城市 912县级城市 461乡镇 149农村 318   三、中学地域来源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   1.中学地域来源与地域流向的关系研究   如表3和图2所示,第一,接受大学教育以后,来自大城市的生源定居北京的占65.8%,来自农村的生源定居北京的占56.8%,仅次于来自大城市的生源,其次为来自乡镇的生源,并非越是来自于发达地域的生源,其毕业后定居北京的比例越多。第二,定居海外的生源无论是来自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来自农村,比例都基本持平,占3.5%左右。这否定了越是来自于发达地域的生源毕业后流向的地域也越发达的假设。第三,从地域流向的特征来看,来自中等城市的生源和县级城市的生源流向比例基本趋同,定居北京的分别为48.4%和49.8%;定居中部的分别为10.5%和10.3%,定居东部的分别为24.5%和22.8%,定居海外的分别为3.4%和3.3%。来自乡镇的生源和农村的生源的地域流向趋同,如定居北京的分别为51%和56.8%;定居西部的分别为7.4%和7.6%;定居东部的分别为16.7%和16.1%。研究证明,假设越是来自于发达地域的生源毕业后流向的地域也越发达,越是来自于不发达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