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教学实效性辩证思考.docVIP

数量关系教学实效性辩证思考.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量关系教学实效性辩证思考

数量关系教学实效性辩证思考   【问题呈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二)》单元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如果插秧机一天插秧7.5小时,人工一天插秧6小时,你能算出插秧机和人工每小时各插秧多少公顷吗?插秧机每小时插秧的公顷数是人工的几倍?   ][人工插秧每人每天只能插秧0.042公顷][这台插秧机每天插秧1.47公顷]   原以为这种非典型的实际问题,只是考量学生对小数除法笔算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独立完成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当堂练习中,全班46人,竟有25人出现错误。学生的错误主要有:①0.042÷7.5=0.056(公顷),1.47÷6=0.245(公顷),0.245÷0.056=4.375,犯这种错误的有4人;② 6÷0.042,7.5÷1.47,没能算出结果,犯这种错误的有16人;③7.5÷0.042, 6÷1.47,没能算出结果,犯这种错误的有5人。   【观点碰撞】   教研组集体备课时,笔者与同组其他九位教师交流,发现大家所任教的班级上都出现了类似的错误。分析原因:一致认为上面的第一种错误是审题不清,因为题中左边图文和右边文字阐述的顺序不一致,把插秧机和人工插秧的数量混淆了;第二种错误是数量关系的理解错误;第三种错误既是审题不清,更是数量关系理解错误。对于主要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错误究其原因,大家出现了两种观点,简述如下。   观点一:课标教材为了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套用关系式,删除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单元的教学,改成教材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领悟基本的数量关系,而不要求学生讲有关数量关系的术语或关系式。这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是可行的,但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还是要在实际运用中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建模,学生有了一定的模型,就不易出错了。   观点二: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对常见数量关系的学习理解,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不能孤立地仅从文字上进行理解。学生之所以会用6÷0.042,是因为在学生印象和经验中,“每人每天只能插秧0.042公顷”这个已知条件中出现了“每人每天”应该是作为除数的。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形成对数量关系的结构认识和整体把握,逐步学会借助数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后续调查】   为了了解真实的学情,笔者尝试将原题中的数据换成了整数,并把文字叙述的顺序调整一致:人工插秧每人每天只能插秧480平方米,插秧机每天插秧16000平方米。如果人工一天插秧6小时,插秧机一天插秧8小时,你能算出人工和插秧机每小时各插秧多少平方米吗?插秧机每小时插秧的平方米数是人工的多少倍?   测试时,笔者从四年级和五年级各随机选了一个班,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测试结果如下:四(8)班,总人数46人,正确人数39人,正确率84.78%;五(8)班,总人数45人,正确人数41人,正确率91.11%。四、五年级所有学生的错误都是计算错误,数字抄写错误,无一列式错误。   于是,笔者随机对五(8)班的一些学生进行了访谈。   笔者:480÷6求的是什么呀?   生1:人工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笔者:为什么不用6÷480呀?   生2:怎么可以呀?也没有意义啊?   生3:也不好算啊?   生4:好算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小数除法啊!   笔者:6÷480没有意义吗?   短暂的沉默。   生5:有的。应该表示插秧1平方米需要多少小时。   少数学生点头赞同,大部分学生面带疑惑。   ……   【思考感悟】   不难看出,改编后的习题学生能解答正确,是因为他们凭已有的解题经验做出的解答,而非对数量关系的真正理解。原来习题的错误,其根源是学生没有真正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谁大谁小没有确定性,学生已经具有的解题经验面临挑战,在数量关系理不清的前提下,就只能凭感觉瞎做了。   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数感、模型思想等方面多次谈及了数量关系,其中在数感的论述中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可见新课程并没有舍弃数量关系的教学。为此,笔者也对数量关系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一些辩证性思考。   1.把握教材体系,适时渗透数量关系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删去了“应用题”教学单元,淡化了类型,倡导计算与运用不分家,将“数与运算”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意义,把握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比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逐一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意义和算法较容易,思维没有障碍。当出现相应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时,学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