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放大镜”视角.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艺术“放大镜”视角

新艺术“放大镜”视角   摘 要:奥尔特加·伊·加塞特是二十世纪西班牙的重要人文学者、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他在《艺术的去人性化》中提出艺术去人性化的两种方法,一是比喻,二是转变惯常视角。其中转变惯常视角的方法要求在艺术创作中把生活中最细微次要的事情当成大事、放在第一位来强调,故称为“放大镜”视角。本文尝试联系奥尔特加的哲学观、美学观及社会学观点对这一视角进行简单剖析。   关键词:奥尔特加 艺术的去人性化 “放大镜”视角   国内对奥尔特加的研究,多着重在高等教育方面,凭着他的一册《大学的使命》[1]以六经注我的方式阐发高等教育改革的各种见解,但这其中出现了将奥尔特加国别注成美国的失误,不免让人感到遗憾。而对奥尔特加的哲学、美学思想,除了周宪、何兆武等少数学者做过较为全面的介绍之外,大多数都研究不多重视不够,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和汲取养分的地方。   在1925年出版的《艺术的去人性化》中,奥尔特加将去人性化的基本方法概括为两种:一是比喻,二是转变惯常视角。其中转变惯常视角的方法要求在艺术创作中把生活中最细微次要的事情当成大事、放在第一位来强调,故称为“放大镜”视角。本文即尝试联系奥尔特加的哲学观、美学观及社会学观点对这一视角进行简单剖析。   一、美学视域:去人性化的“放大镜”   “去人性化”,是奥尔特加概括的新艺术七条风格之首,“它倾向于:1.艺术的去人性化;2.避免表现有生命的形态;3.让艺术作品纯粹化;4.将艺术看成单纯的游戏;5.保持讽刺的基调;6.绝不弄虚作假,因此,创作上得一丝不苟。总之,在这些年轻的艺术家看来,艺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2]同时,他也明确指出:“风格化就意味着扭曲现实、淡化现实。风格化即去人性化。”[3]此处我们清晰地得出艺术的去人性化就是扭曲现实、淡化现实,甚至尽量消除现实。接下来,他提出了去人性化的两种基本方法,“虽说比喻是去人性化最基本的方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方法有很多,用途也不一。其中有一种,极其简单,只需改变惯常的视角即可。”[4]这种视角不要求一定改变事物的形态,而强调打破事物在普通视角中的顺序等级之分,“只需将主次颠倒,在艺术创作中把生活中最细微次要的事情当成大事、放在第一位来强调就行了。”“方法很简单:把我们忽略的、最不关心的地方当成是人生戏剧的主角就了。”[5]这种对细枝末节进行夸张关注的方式我们暂且将之称为艺术的“放大镜”视角。   这种视角我们又似乎可以用“一粒微尘看世界”或“以小看大”的说法来概括,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它们差之千里了,“一粒微尘看世界”或“以小看大”总是含着通过小事、小处、一叶一花一微领悟世界之伟大的意思,而新艺术则完全认为艺术就是表达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它不需要透过墙上的那个斑点寻索时间生命和宇宙的永恒伟大,它也不在乎通过仔细注视一对乳房可以沐浴高尚的母性光辉。更不需要艺术拯救我们的信仰并捍卫真理,艺术再也不想作为一种崇高的存在而承受不可承受之重。“艺术家并不是不重视他的创作和作品,只是,他对此的重视恰恰是因为他的创作和作品没有太重大意义,甚至是毫无意义的。”[6]这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人们沮丧得像一下子失去了方向般不知所措。   重新审视现实的方法其实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但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是作为一种文学文本的语言表述方式,力图打破知觉的机械性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通过扭曲变形唤醒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新体验,从而突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而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则是作为戏剧的创作与欣赏手法来说,目的在于演员对角色的理智控制为表演方式以及观众对剧情的冷眼旁观为欣赏方式拉开情感距离,演员始终清醒意识到“我是在演戏”,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表演,“一刻都不允许使自己完全变成剧中人物”[7],以便让观众去分析和判断;而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也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是戏剧表演而不是现实生活,从而能以客观冷静的态度欣赏思考剧情。奥尔特加从整个文学艺术的角度提出新艺术对以往传统的颠覆,它致力于表现细枝末节,将其夸张放大,因为整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些细微组成,而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社会学视域:大众与精英   因为新艺术是艺术的艺术,不再迎合大众的口味,于是它将观众分成了两种:“理解的人和不理解的人。……新艺术不像浪漫主义一样适合所有人,毋庸置疑,它只为天赋异禀的一小群人而生。”[8]被宠坏的孩子们尽管再不愿意承认,他们还是无法欣赏新艺术。“新艺术讲究天赋,讲究天生的高雅品位和纤细直觉,因此,面对新艺术,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大众觉得自己的‘人权’受到了侵犯。”“从政治到艺术,社会重组的时刻即将来到。社会将合理地分为两个阶层或等级:精英分子和庸人一族。”[9]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