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变质岩第8章变质相及变质相系.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质岩第8章变质相及变质相系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四、变质相系的概念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为什么不同的变质地区有不同的变质相的系列? 以前 Miyashiro(1961,1976)认为变质相系反映的是地热梯度,不同变质地区地热梯度不同,导致它们的变质相系不同。自从P-T轨迹概念提出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看法是不正确的。变质相系反映的是变质作用或变质地区的PT峰期变质条件的连线,而不是其地热梯度。应称之为野外地温梯度。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都城秋穗划分出五个变质相系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Miyashiro(1962) 变质相系的概念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双变质带的概念及成因 双变质带 是指并排分布的地质时代相近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和高温低压变质带,如日本岛弧大洋一侧为高压低温带,大陆一侧为高温低压变质带。 在板块俯冲带,冷的洋壳和表层沉积物被带至深处,负荷压力大,地热梯度又急剧下降,导致高压低温变质。在岛弧附近,地壳、下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导致高温低压变质。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由变质相、变质相系到PTt轨迹 ———————变质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 PTt 轨迹概念的产生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PTt 轨迹的概念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P-T-t轨迹 -埋藏热模拟模式 一个大陆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通常由两个阶段组成:先是陆壳(或岩石圈)增厚阶段,接着是侵蚀阶段。而热演化更加复杂,包括埋藏期、加热期和冷却期等三个阶段,P-T-t轨迹包括相应的三个段落。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造山带的P-T-t轨迹 岩浆侵入模式 岩浆侵入 同时地壳增厚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变质带和变质相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特征 变质岩是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所以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作用特征。当原岩的化学成分不变时随着变质程度的变化可形成一系列变质岩石,这一系列变质岩石称为等化学系列。Turner以这一概念为基础把常见的变质岩石分为五个等化学系列: 富铝(泥质)系列、 基性(镁铁)系列、 长英质系列、 碳酸盐岩(钙质)系列、 超基性(超镁铁系列)系列.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表1 五个等化学系列的代表性化学成分 五个等化学系列的代表性化学成分 代表性化学成分见表1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五个等化学系列特征对比表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变质作用:类型和各种影响因素 类型:区域变质作用 温度、压力、应力、流体 热接触变质作用 温度 动力变质作用 应力 气液变质作用 流体 冲击变质作用 应力 洋底变质作用 温度和;流体 埋藏变质作用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metagabbro. Note how the interlocking plagioclase grains in this rock meet at ~120 degree triple junctions. This feature is characteristic of granoblastic texture 变质岩镜下特征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quartzite. Note the sutured grain boundaries between the quatz grains in this rock 变质岩镜下特征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第8章 变质相及变质相系 一、变质带 二、变质相 *三、变质相的划分 四、变质相系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一、变质带的概念 在变质岩分布区,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往往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根据变质岩矿物、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特点,可将这些变质程度不等的带划分出来。同一个带的变质岩在一个基本相同的P-T-X范围内形成,这些指示变质程度的带称为变质带(metamorphic zone)。带与带之间的界线称为等变线(isograd)。 * 变质带和变质相 * 变质带划分 英国地质测量学家乔治·巴洛(George Barrow)于1893年第一个成功地在苏格兰高地加里东造山带东南部Dalradian地区绘制出递增变质带图。他是以变泥质岩中随变质程度(温度)增高而依次出现的新矿物(称为指示矿物)为标志划分变质带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