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中华民国法律制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中华民国法律制度)课件

第一节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一、孙中山生平 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中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在16岁时曾漂泊到澳门去当鞋匠,后又归家务农。哥哥孙眉17岁到檀香山作雇工,6年后,发展成为一个华侨资本家,从此孙中山的家就转化成资产阶级家庭。 孙中山从小向往太平天国,并以洪秀全事业的继承者自居,自称洪秀全第二。 1878年,12岁的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先后进英、美教会办的学校读书,开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1883年17岁的孙中山返回家乡,但因毁坏村庙偶像,为乡里所不容,被迫避往香港,先后入拨萃书室、皇仁书院学习,并在1883年底加入了基督教会。 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惨败,19岁的孙中山眼见清王朝昏庸无能,产生了改造国家的念头。 1885年19岁的孙中山同卢慕贞(1867—1952)结婚,生孙科等子女三人。 1886年孙中山学医于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校。次年,转入香港西医学院直至1892年毕业,取得医科硕士学位。 在港学习期间,和陈省白、尤列、杨鹤龄三人志同道合,激烈抨击清朝的黑暗政治,倡议革命。 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不满足于“医人”,更重要的是“医国”。在行医中进行政治活动。 起初,受当时改良主义思潮影响,对清政府抱有幻想,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 甲午战败,孙中山立志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1894年冬天,孙中山再度来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在广州等地积极发动武装起义。从此,孙中山开始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1895年10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来到横滨。从此,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前后有16年之久,一直流亡在国外。 为了扩大革命影响,奔跑美洲各地,联络美国旧金山、芝加哥及纽约等地华侨,但收效甚微。无奈又转往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向华侨宣传革命,考察了欧洲政治风俗,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产生了用“民生主义”来把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同时解决的初步设想。 1897年秋,孙中山重到日本,结识了日本朝野的许多人物,如宫崎寅藏、犬养毅等。 1898年9、10月间,改良康、梁变法失败亡命日本。孙中山非常希望与康梁合作,“合并组党”,未获成功,康坚决反对。 从1901年到1904年孙先后到日本、越南、檀香山、美洲和欧洲等地为革命而奔走呼喊,虽然饱经挫折,但其革命信念坚定不移。 从1903年夏到1905年中国内外各地涌现出了一些反清革命小团体:留日学生成立的国民教育会,黄兴、宋教仁等领导的以两湖留日学生为中心的“华兴会”,蔡元培、章炳麟等领导的以江浙一带知识分子为主的“光复会”等。这些革命小团体活动分散,难于采取一致的步调。 1905年8月20日中国第一个政党——同盟会正式成立。提出“驱逐革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 康、梁仍在1899年7月以后分别到加拿大、日本和南洋等地,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中组织“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以拥戴光绪皇帝反对慈禧太后,鼓吹君主立宪制度为宗旨。 从1905年11月开始革命派和改良派进行了一场大论战。 ①改良还是革命 改良派:光绪皇帝有“圣德”,清政府经过“外患刺激”已经觉悟,确有决心实行立宪以求变法图强。提出若要革命就会使人们陷入一场“杀人流血”的灾祸,就会引起爪分和内乱。 革命派:清政府玩弄假立宪以图苟延残喘的卑劣阴谋,革命有百利而无一害,根本不是什么“杀人流血”,更不会引起“爪分”。 ②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 改良派: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建立共和政体,“民智不逮”,没有做共和国民的资格,中国还不配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程度不够” 革命派:庸俗进化论和爬行哲学,是污蔑。必须采取革命手段推倒清政府。 ③中国是否有必要实行以民生主义为内容的社会革命? 改良派:完全否认中国有实行“社会革命”的必要,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张是为乞丐流氓着想,若实行社会革命就会引起“下等社会”的骚动,就会亡国。 革命派:应趁中国资本主义大生产还没有发达以前,用“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政策来防止发生贫富过分悬殊的现象。 1907年至1911年的4年间,组织领导8次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之役。 1911年武昌起义(当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大多数革命党人都主张与袁妥协(如黄兴等重要领导人),坐南向北,孙中山也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对袁虚位以待,妥协就是革命成功。 孙认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已因清廷退位而付之实现,唯有民主义尚未着手,立志要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赶上和超过欧美国家,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强国。” 1913年2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刺。孙中山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的革命党人相互埋怨以致谩骂,灰心丧气。 1914年6月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