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第3课 明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第3课 明理学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 “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明朝那些事儿 二、宋明理学 明代最牛文人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先生承绝学於词章训诂之後,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因示人以求端用力之要,曰致良知。......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 字在心中 明代奇人徐渭说:“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王阳明之书遒迈冲逸,人称“如宿世仙人生具灵气,故其韵高冥合”。 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大咖是如何练成的? 一、少年聪悟,敏而好学 王阳明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曾状元及第。据传在王阳明5岁的时候已经能够默诵诗书。11岁曾作《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在祖父的指引下,王阳明自小就博览群书,孔孟之道,唐诗宋词所涉颇广,尤其喜欢读《孙子兵法》,为后来更为深入的求学奠定了基础。 大咖是怎样练成的? 二、胸怀大志,心忧天下  年谱记云,先生于十一岁时,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先生疑曰: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龙山公(阳明先生之父)闻之,笑曰:汝欲做圣贤耶? 正因有这一问,才会有二十五年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 尼采是抱着一匹被主人鞭笞的老马痛哭之后,从此“疯掉”,转身进入他的哲学王国。 王阳明是举着“读书学圣贤耳”的旗帜狂起来的,从此走上他漫长、痛苦、纠结的悟证之路。 大咖是怎样练成的? 三、仰慕圣学,三变得道 1489年王阳明谒见大儒娄谅,探讨宋儒格物之学。娄谅对王阳明说:“圣人必可学而至”。 ?“泛滥词章之学,遍读朱熹之书” 王守仁曾认真格竹七天,未有一得。 困于其思,思而不解,身心憔悴。 ?“龙场悟道,道在心中” 贵州修文县内的崇山峻岭让王阳明想 到了孔子厄于陈蔡的凄美画面,他开始 思考:“圣人处此,更何有道?” 夜风习习,月光如练,他忽然洞悟格 物致知之要义—原来此道就在心中! 大咖是怎样练成的? ?“戎马倥惚,知行合一 王阳明平定了江西宁王朱宸濠之乱反遭奸人构陷,经历此番构陷罗罪之后,王守仁更为深刻地体验到从外在的现实世界寻找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帝国危机的制衡力量已无可能,开始从寻求心灵支柱,更为深刻地体验到“良知”于人的意义和作用,一年后他提出了“致良知”的重要哲学命题。 自此,王阳明走入了黄宗羲所说的个人学术的第三个阶段:“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 先生之学,已至化境。 此心光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门四句教 公元1528年,先生病情加重,行至南安急剧恶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学生周积说:“吾去矣!”,周积潸然泪下,问:“何遗言?”先生微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理)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人都是圣人。”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知行合一 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异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