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力学课件刘第三章扭转PPT课件
材 料 力 学 配套教材:《材料力学》范钦珊主编 第三章 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与扭矩图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Me在1分钟内做功: N在1分钟内做功: 由 Me Me (3.1) Me Me Me Me (3.2) -----轴横截面上的内力分量 。 T T 二、扭矩 T: 单位:牛顿·米(N · m); kN · m 。 Me Me Me Me 扭矩正负号的规定:四个手指顺着T的转向,大拇指的指向离开横截面时为正,反之为负。 Me Me + + T T Me Me - - 用截面法求扭矩时,最好设待求扭矩为正 2、横截面上剪应力分布规律 ∵壁厚很小 ∴认为剪应力沿壁厚均布且剪应力方向与圆周相切. 3、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表达式 (3.3) 即:两相互⊥的平面上的τ大小相等,方向或同时指向或同时背离两截面交线 τ τ’ τ’ τ x dx dx dy t 二、剪应力互等定律 三、纯剪切概念 单元体六个面上均无正应力只有剪应力的受力状态称作纯剪切. dx (3.4) 四、剪切胡克定律 剪应变: 由实验: G----剪切弹性模量 五、E、μ、G 之间的关系 (3.5) (一)几何关系方面 1、实验现象 2、平面假设:圆轴受扭后,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只是绕轴线发生刚性转动 3、变形规律 ①轴表面 ②轴内部 (二)物理关系 — ① — ② A B C D dx dx R A B C D 由 dφ D′ γ C′ γ ρ γρ ——横截面上任一点剪应变分布规律 x A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一、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dA = 2πρdρ) (三)静力关系 — ③ (3.10) — ① — ② 截面圆心处: ρ= 0,τ= 0 截面最外缘处: ρ= R = ρmax τ= τmax —抗扭截面系数,m3 T 公式适用条件: ① 当τ<τρ ② 等直圆杆(近似用于小锥度杆) 计算Wt: 圆截面: 环形面: (3.10) d d D 例: 实心与空心圆轴通过牙嵌式离合器相联,并传递功率。 n = 100r/min, 大切应力等 解: P = 7.5kW。 已知 圆轴的内、外径之比α=0.5,试确定实心圆轴的直径和空心圆轴的外径。 若要求二者截面上的最 于40MPa,且已知空心 实心圆轴: 空心圆轴: 二、强度计算: 1、扭转许用应力: 脆性材料: 强度指标: 脆性材料: 塑材材料: 塑材材料: 2、强度条件: 强度校核 截面设计(选择) 确定许可载荷 解: 一、 二、 解:由已知 例:(习题3-9)图示绞车同时由两人操作,若每人加在手柄上的力都是P=200N,已知轴的许用剪应力[τ] = 40MPa,试按强度条件初步估算AB轴的直径,并确定最大起重量Q. 解:一、取AB轴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F F AB轴外力偶矩: m m L m2 T x m m + - 二、画AB轴扭矩图 三、按强度条件估算AB轴直径 五、确定最大起重量 F F 四、求传动时齿轮间切向力F 由卷筒平衡条件有: 一、圆轴的扭转变形与相对转角 当轴各横截面的G、IP、T 均为常量时: 当轴各横截面的G、IP、T 分段为常量时: 得: (3.17) §3—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GIP —截面抗扭刚度 变形计算; —— φ 沿轴向的变化率,θ 称单位长度扭转角,相对扭转角 (可反映扭转变形的程度) 二、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扭转轴刚度条件 θ: 单位:弧/米 [θ]: 单位:°/m 扭转刚度设计准则需单位换算 解决如下问题: 刚度校核 选择轴径 确定许可载荷 (3.21) 解 : (一)外力偶矩计算 (二)作4轴的扭矩图 (三)设计4轴直径 所以:选定D=30mm 例 :图示轴,已知[τ] = 70MPa,[θ] = 1°/m,G = 80MPa,试选择轴径 解 : (一)绘扭矩图 (二)选轴径d 1、根据强度条件: 4214Nm 7024Nm m1=7024Nm m3=4214Nm L m2 T x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