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_3.ppt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_3

流行性出血热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姚来顺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简史(1)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应当追溯到1935年,日本士兵在我国东北森林草原地带发生EHF,曾误诊为“出血性子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和“出血性斑疹伤寒”。 1938年7月在绥芬河流域的二道岗,有20名士兵患EHF,当时称“二道岗热”。 1939年9~12月日本骑兵在孙吴演习,20人患EHF,6人死亡,当时称“孙吴热”; 1940年在黑河附近日本士兵236人患EHF,死亡26人,当时称“黑河病”;同时期在日本驻军所在地,如永安、三江、北安和延边等地均发生EHF,当时延边地区称EHF为“间岛热”。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简史(2) 1941年日本军队曾报告,在出兵东北的百万日军中有12000人患EHF,病死率高达30%;1942年虎林发生102例EHF,死亡15人,当时称“虎林热”。 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我国自1950年黑龙江省发生18例EHF病人后,年年都有EHF病例发生,只不过当时是一种农村病(也就是90%以上的病例都是农民),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可能是有点陌生。 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定义 国际上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E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主要是鼠类)作为传染源,通过多种宿主携带,多种途经传播给人类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的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征。人感染汉坦病毒后可以引起两种严重的疾病疾病:肾综合症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目前仅在美洲有病例报告)。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1 美国:截止到2004年9月1日,在美国的32个州中,共报告HPS病例379例,病死率为36%。75%左右的患者都生活在农村地区。 加拿大 : 最早的病例1989年发生于阿尔伯达省,截止到2002年,加拿大共报告30例实验室确诊HPS病例。  阿根廷:从1995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首例以来,至2002年共报告530例HPS病人,但与美国相比,儿童病例较多,总病死率近44%。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2 巴西 : 1993年发生首例HPS病人。截止到2004年3月,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ELISA法检测IgM和IgG抗体,部分病例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共发现342例HPS患者,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巴西的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为177例和113例) 智利:自1995年发现首例HPS患者后,至1997年6月,共发生了8例。截止到2002年,共报告271例病人 。 巴拉圭:共报告95例HPS患者。   巴拿马 :1999年1月中旬,巴拿马发生HPS暴发,至2000年3月,共确诊12例,其中3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42岁(26~58岁),58%为女性。截止到2002年,共发生HPS29例。 此外,截止到2002年,其它发生HPS的国家还有玻利维亚(19例)、乌拉圭(38例)和委内瑞拉(2例)。 病原学(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归类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电镜可见病毒为圆形中等大小的颗粒,平均直径约120nm(90~160nm),有双层包膜,表面有微突,包膜内为颗粒线状结构,感染细胞的胞质内常见较多的包涵体。病毒的核酸为单链、负性RNA型,分大(L)、中(M)、小(S)三不同片段。病毒蛋白由四个结构蛋白组成,即G1、G2为为包膜糖蛋白,NP为核蛋白,L蛋白可能为多聚酶。G1、G2蛋白上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素抗原,并能诱导中和抗体。 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 122nm, 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苯、氟化碳、去氧胆酸盐等均可将其灭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在pH 5.0以下,温度60℃ l h或紫外线照射30min也可使之被灭活。 早期出血热病原研究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统治我国东北期间,日军侵略军进入疫源地后,曾遭受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等的威胁。 1940年由日本军医中将石井四郎主持成立了关东军第731部队,本部设在哈尔滨平房,外地设有4个支队,孙吴为其中支队之一,番号为“673”部队。 “731”部队1938年新定的课题:《关于探索“孙吴热”病原体的研究》。北野政次 杨柏林.屠刀下的「马路大」-「731」在孙吴(之四).黑河日报 1985年8月28日第4版. 1940年建的731部队孙吴支队 (673部队)实验场遗址。 布尼亚病毒结构示意图 病原学(2) 1976年李镐汪发现黑线姬鼠肺组织携带本病相关病毒 1978年首次成功分离 1981年我国宋干、严玉臣等黑线姬鼠分离到汉滩病毒(A9及A16株),当年分离到我国首批家鼠型抗原(R22) 确定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