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登革热ppt模板课件
登革热 (dengue fever) 基本知识 概念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结肿大。 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包括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 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患者在发病前6~8h至病程第6日,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 如果患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內(大约6~7日)被蚊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 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流行病学-传播媒介 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 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 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 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青壮年居多 感染后只对同型登革病毒株有较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 流行病学-地理分布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 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澳门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 流行病学-季节分布 发病季节与气温、雨量、蚊虫繁殖有关。 在广东省流行季节为6~12月,高峰期为8~10月; 流行病学-人群分布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在老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年龄多为儿童。 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别。 输入性流行区所有职业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感染机会主要与被伊蚊叮咬的机会多少有关。 任何种族均可患本病,但是在1981年古巴的登革出血热流行中,黑人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白人。 临床表现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主要临床特征 突然起病、迅速高热(可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三痛及疲乏等症状(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三红征(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 酒醉貌 ) 多样性皮疹 白细胞明显下降或和血小板减少 临床表现-典型登革热1 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疼痛,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发热持续2~7天。部分病例于病程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愈后数周才能完全消失。 临床表现-典型登革热2 皮疹:于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时看见不同形态的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天。 临床表现-典型登革热3 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5~8天。 临床表现-登革出血热 有典型登革热表现; 2~4病日内四肢、腋窝、粘膜及面部可见散在出血点,迅即融合成淤斑 病情进展中有鼻腔、牙龈、消化道、泌尿道或子宫等任何一个以上器官的较大量出血,常见肝肿大 血球容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低于100×109 /L者。脑出血的病例也有发现。 异常严重出血的病例可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表现 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皮肤湿冷、脉数弱、烦燥或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或脉压低于20mmHg汞柱以下等危象,甚至血压和脉搏测不出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WHO依病情严重度分为4级,在我国的临床实际意义有待实践中应用和总结。 诊断 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临床诊断 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 登革热暴发疫情确定后,没有必要所有病例都做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 流行病学资料 生活在流行地区 或发病前15天内去过流行区 发病前5~9天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临床表现 主要为急性起病、高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皮疹呈多形性,即斑疹、丘疹与出血疹同时出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 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1周才恢复正常。 1/2~3/4病例血小板减少 病毒分离:近年来常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病毒。 将急性期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商业计划书 科技风.pptx VIP
- 妇科新项目新技术介绍.ppt
- 2023年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pdf VIP
- 上门技师合作合同.pdf
- 唐山市丰润区中鑫华城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1万吨高温合金、钛合金及高端精密铸件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最全).doc
- 2025丨化工企业节后复工安全生产专题培训.pptx
- 高教社2023网店运营第二版教学课件-5-订单成交—流量转化和客户服务.pptx
- 泰安市:山东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表.doc
- 蒙古国南戈壁省西夏长城与汉受降城有关问题的再探讨.pdf
- GB_T 16886.1-202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_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