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朗读 夯实基础 感悟思想 .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助朗读 夯实基础 感悟思想

  借助朗读 夯实基础 感悟思想 摘 要:文章针对怎样能夯实他们的学习基础,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作了一些摸索实践,即“借助朗读,夯实基础,感悟思想”,可以说还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就《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学习来谈谈具体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朗读;感悟思想      笔者是一名职业高中的教师,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现在的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习基础非常薄弱,但他们也有强烈的学习知识的愿望。   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理解文章各段落关键句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而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思路。难点:品读,理解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研读,分析孟子运用的论辩手法,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魅力,培养探究意识,提升精神境界。   1 诵读——疏通字词,梳理结构,夯实基础   1.1 疏通字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师范读,正音断句。学生分成两组,就各节文言知识分为提问组和解答组,诵读翻译,梳理归纳。教师点拨并适时以激励。   (1)字音。   王好(hao)战 弃甲曳(ye)兵 饿殍(piǎo)   不王(wang)者 孝悌(ti)   (2)重要词语。通假字:“无”通“毋”、“颁”通“斑”、“涂”通“途”、“直”通“只”;一词多义:凶、兵、鼓、王、之、于(援引学生学过的古诗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词类活用: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特殊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非我也,兵也(判断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语言积累: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名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以同桌为单位,检查落实对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教师抽查。   1.2 梳理结构思路,感知文意   学生边诵读边抓住文中关键句,互相交流,形成以下板书:提出问题:民不加多,原因何在;设喻论理,回答问题;养民教民,王道之成;反面论证,万民归顺。   2 品读——分层解读主题“仁政”,夯实基础   (1)这篇文章一开始梁惠王就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展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自矜“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于是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   (2)孟子对梁惠王这个问题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争设喻,用“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梁惠王的“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3)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结合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明确:两个方面:王道之始,王道之成。   王道之始:“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排比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3种措施及效果,强调养民、安民。   王道之成:“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组排比)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3种措施及效果,强调养民、利民、教民。   (4)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那么使民加多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明确:“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运用比喻指责了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最后言简意赅地提出使民加多的态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同时也回答了梁惠王开篇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学生小结:“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孟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仁政的基本内容,孟子认为不外教、养两个方面,所谓“养”,就是使民有恒产,足以饱身养家;所谓“教”,就是礼仪道德的教育,二者的关系是在“养”的基础上施“教”。行仁政的具体做法,孟子认为,应先给“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使“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然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就可“王天下”。   3 研读——分析论辩手法,感悟思想魅力   (1)文章气势充沛,朗朗上口。下面大家朗读,体会一下本文的充沛气势。进行小组朗读竞赛。各组评论,形成共识。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读。   (2)合作讨论,归纳出孟子善用的论辩手法和本文气势充沛强的原因。   明确:第一,善用比喻说理,如“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