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课件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预 防 因破伤风的治疗较为困难,因此,要加强全民预防。遇创伤时,首先强调早期外科处理,彻底清创,对未得到自动免疫的伤员,应给予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结合的联合免疫注射。 免疫方式----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在使用TAT前需要做皮内试验。尽管现在有不需要皮试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其价格比较昂贵,并非每个人都有经济能力接受,因此,TAT在临床上仍被广泛使用。 TAT引起过敏反应率5%~30%,其中有约十万分之一的致死率。 被动免疫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由人体血浆中免疫球蛋白提纯而成,可以肌内注射,完全可以代替破伤风抗毒素。这种球蛋白既不需要冷藏,又无引起异种血清的危险,故不需作为过敏试验,所维持的有效时间也比异种血清长,可达4周以上,是理想的破伤风抗毒素。造价太高,大量使用不太现实。 TAT皮试法 TAT皮试法 1、皮试液配制: 150单位/毫升。 取0.1毫升+0.9毫升盐水=150单位/毫升 2、方法:取皮试液0.1毫升做皮内注。 3、结果: (-)将余液0.9毫升做肌肉注射 (+)做脱敏注射。 TAT皮试结果判断 皮试结果的影响因素 药物保存不当 药物因素 溶媒选择不当 皮试液配置不准确 消毒液使用不当 护理因素 皮试针头进针角度不合适 患者饮酒对皮试结果影响 患者因素 皮试局部摩擦或抓挠 精神心理因素 影响皮试结果判断的主要因素 皮试结果影响因素之一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皮试结果影响因素之一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皮试结果影响因素之一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注射器死腔 临床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一般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其缺点①忽视注射器死腔的存在。1ml注射器5号针头死腔为0.07ml,抽吸TAT至注射器刻度0.1ml时,TAT实际量为0.17ml,所配皮试液浓度显然高于标准浓度。②抽吸TAT时因死腔内有空气存在,与TAT混合产生泡沫,排气时有部分TAT随泡沫排出,造成浪费。 对策 用1ml注射器先吸0.9%氯化钠注射液0.83ml,再吸TAT至0.93ml,摇晃混匀药液,皮内注射0.05ml。因驱除了注射器死腔内空气,泡沫产生减少或不产生,抽0.9%氯化钠注射液至注射器所示刻度0.83ml,加上死腔容积0.07ml,实际量则为0.9ml,再吸TAT 0.1ml, 即为300U/ml,皮内注射0.05ml即15U。 对策 皮试结果影响因素之二皮试液溶媒的选择 皮试结果影响因素之二皮试液溶媒的选择 皮试结果影响因素之三皮试部位与进针角度 对策 皮试结果影响因素之四皮试消毒液的选择 对策 皮试结果影响因素之五皮试结果的观察时间 * * 破伤风(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疾病概况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系专性厌氧菌,可产生毒素,但亦可逐渐在需氧的环境下发育,此时毒素产生的能力即丧失。最适培养温度为37℃,34~35℃产毒最好; 它能够广泛分布是在于其芽胞有巨大的抵抗力,在一定条件下能无限期生存于泥土中。 病原学 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病,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璃等的碎片同时存在。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 发病机制 潜伏期为2天~数月,一般为1~2周;新生儿破伤风为5~7日。起病大多缓慢,早期往往全身不适、头痛、肢痛、咀嚼不便等,继而出现肌肉强直和肌肉痉挛。肌肉强直主要累及咀嚼肌、腹肌及脊柱竖立肌,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腹肌坚如木版、角弓反张等;紧张强直在痉挛间歇期仍持续存在,这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 临床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