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docVIP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4700字 摘 要:本文介绍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砼在国际国内的发展过程,以及无粘结预应力砼的受弯性能,还讨论了它在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等。 lunl/   90年代,我国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进入大力推广阶段,建设部八五计划中列为重点推广的项目。北京、江苏、湖南、广东、浙江、安徽、山东、上海、天津、河北、辽宁、福建等省市发展迅速,其应用范围也扩大到筒仓、水池、地锚、桥梁等领域。同时,建设部还编制了无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目前我国各地均有专业工厂可以生产和供应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我国已建成或正在兴建一大批采用无粘结筋的大开间、大柱和大跨度的现代建筑。无粘结预应力砼已用于建造多层工业厂房、住宅、宾馆、办公楼、图书馆、停车库、商店、报告厅、储仓和基础加固等。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的结构形式有无粘结预应力单向连续平板、双向平板、双向密肋板、带柱帽或托板的无粘结预应力平板、大跨度简支梁、悬臂梁和框架梁,交叉梁系,受拉结构构件等。 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受弯性能研究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中,张拉后允许预应力束对周围混凝土长期存在纵向相对滑动的束叫“无粘结”束。   在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无粘结束钢材的应力随荷载变化的规律与有粘结筋是不同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总是低于有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随荷载的增大,这个差距将越大,当结构达到极限荷载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都不可能超过钢材的条件屈服强度fp0.2。其原因在于,当有粘结构件承受荷载时,任一截面处束中应变的变化都是与其周围混凝土的变化(应变)相等的,所以有粘结束的最大应力发生在最大弯矩的截面内。而无粘结构件承受荷载后,由于无粘结束可发生纵向相对滑移,整个束中的应变(亦即应力)是一样的,其应变的改变等于沿束全长周围混凝土应变变化的平均值。这样,当构件的弯曲破坏受压截面混凝土达到极限应变时,无粘结束中的最大应变将比有粘结束的应变小。所以,无粘结束中的极限拉应力低于最大弯矩截面破坏时有粘结束的极限拉应力。实验表明一般要低10%一30%。 简历大全   国外曾采用跨中一点和三分点两种加载方式,以无粘结筋的有效预应力、配筋指标和梁的跨高比为三个主要参数做了数根无粘结预应力梁的试验,比较这些无粘结梁的裂缝性质和破坏形态与有粘结梁的是不一样的。对配筋率较低的梁,只出现一条或少数几条裂缝,且均发生在最大弯短截面附近。随着荷载的增长,这条裂缝的宽度与高度都迅速扩展,并常于裂缝的顶部开叉,荷载增加不多梁就发生脆性破坏。破坏机构类似于一个低矢高的三铰拱而不像梁,混凝土的变形几乎全部集中在裂缝断面。   国内对无粘结预应力板柱体系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当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板采用一向集中带状布筋,另一向均匀布筋的配筋方案时,它在使用荷载下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结构性能良好,卸荷后挠度几乎可以完全恢复;在达到极限荷载前,板顶中柱轴线处混凝土裂缝贯通,普通钢筋达到流限,板底裂缝较多,宽度较小,板的跨中挠度较大,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并有比设计极限荷载大得多的承载能力。 4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简化了施工程序(简化了布置预留管道、穿筋、灌浆等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摩擦系数小,钢筋可以布置成任意曲线,符合受力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故从70年代开始,很快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应用。 作文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大规模工程应用及技术探索,与其配套的锚夹具及张拉设备等的不断完善,低松弛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锻炼与培养了一批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队伍,这些均为今后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这些年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发展较快,应用工程范围又 作文 广,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如何克服其不利因素,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广与应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关键所在。 4.1 极限强度问题   由于无粘结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滑动,无粘结筋的应变是沿筋全长分配,截面设计时就不能按有粘结筋那样采用平截面假定进行计算.无粘结筋的应变不是线性分布,属超静定结构范畴.因此,目前在设计计算时,都应用各种近似方法,均与实际建立有效预应力和在受力状态下的预应力增量有关.根据现今的设计方法,预应力结构绝大部分不可能以极限抗弯强度作为控制条件,一般按预应力度设计,以抗裂(混凝土出现拉应力大小)与挠度来控制.   通过国内外大量的试验及工程实践表明,合理地限制无粘结预应力构件的平均预压应力,即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混凝土总截面面积上建立的平均预压应力;增加非预应力有粘结筋的比例,使其在结构的极限强度中起主要作用,这样就能较好地弥补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极限强度及抗裂性能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