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2011下.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当代文学2011下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题名解读 中国 地理范围: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 族群范围:汉族 少数民族? 现(当)代 1917-1949? 1912-1949(民国文学)? 1949-2000? 1900-2000(二十世纪文学)? 新文学? 现代性? 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在一种持续进步、合目的性、不可逆转地发展的时间观念影响下的历史进程和价值取向。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使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广延性和持续性。(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一、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2卷起更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 新文化运动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宣传“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二是“刨祖坟”。三是大量介绍西方近现代文化。 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 “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改良刍议》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中国新文学向旧文学宣战的一份正式的宣言书。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紧接着又推出了他的《文学革命论》一文。 “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 192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国文教材改用语体文(白话文)。 周作人 《人的文学》 人”的发现,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收获,构成中国文化由古代走进现代的标志。 “人的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继“白话文学”之后的第二个中心范畴,是标示中国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更本质的特征,是中国新文学理论建设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二、新旧文学观念之激战 (一)与旧派知识分子的论争 林纾《论古文之不宜废》、《妖梦》、《荆生》 、《论古文白话之消长》和《致蔡鹤卿太史书》等。 1919年3月《国故》月刊创刊。创办者刘师培、黄侃等人抵抗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主义。 (二)与“学衡派”的论争 《学衡》杂志总编辑是吴宓,主要撰稿人有胡先骕和梅光迪等人。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 尽管学衡派对新青年派的反拨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这种反拨在新文化精神立足未稳的情势下,则有导致复古主义回潮的可能。 (三)与“甲寅派”的论争 章士钊 《甲寅》周刊 “读经救国” “新文化者,亡文化也。” “中学国文教科书,宜禁用白话”。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 (一)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耿济之等人。文学研究会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而且是20年代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新文学团体。 《小说月报》 、《文学旬刊》 、《诗》 等。 文学研究会不尚空谈、注重实绩,在以下三个方面成绩显著:一是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反对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念;二是大力介绍外国文学,特别关注“被损害民族文学”;三是推动写实主义的“平民文学”创作。 “为人生的文学”是文学研究会的纲领性口号,是文学研究会作家们共同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旗帜。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二)创造社 1921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郑伯奇 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创造社。 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话剧、成仿吾的评论,水准之高使新文坛观听为之一振。 创造社的主张:“自我表现”的文艺本质观,“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价值观、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观和“文艺是天才的创造物”的作家观。 1924年初夏,《创造周报》停刊后创造社的主将纷纷离散。 以1925年9月《洪水》半月刊的出版为标志,创造社开始了它的中期活动。 1927年底《洪水》半月刊被迫停刊,创造社中期活动结束。1928年1月《文化批判》的面世,是后期创造社开始的标志。 1929年2月创造社被国民政府查封。 前期创造社作家群对于新文学建设的贡献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捍卫文学自身的独立品格;二是开启并推动了“向内转”的艺术方向;三是加速了新文学的现代化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