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6.2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优化方案6.21

内分泌科优势病种优化方案(2012) 消渴痹证优化方案 2011年-2012年度共治疗符合标准的消渴病痹症病人48例,现就本病疗效进行分析评估如下: 1.综合分析 1.1.费用情况: 48例总费用:238056.0元,每例平均费用:4959.5元,日平均费用:381.5元,其中:治疗费用1051.41元,占总费用的21.2 %;西药费用1497.77元,占总费用的30.2%;中药费用684.41元,占总费用的13.8%;检查费用1249.79元,占总费用的25.2%;其他费用476.11元,占总费用的9.6%。同去年比较:平均总费用下降437.5元,西药费比例下降1.5 %、中药费比例提高0.6%、检查费用比例提高0.4%。 1.2.证型比例 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者18例,占37.5%; 阴虚血瘀证者8例,占16.7%;痰瘀阻络证者12例,占25% ;寒凝血瘀证者6例,占12.5%;肝肾亏虚证者4例,占8.3%。 1.3.中医治疗方法 48例病例中,用口服中药汤剂42例,用中药自制剂10例,用中成药静脉制剂40例,针刺16例,中药熏洗36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与中成药静脉制剂、中药熏洗治疗使用较为广泛,效果得到认可。气虚血瘀型患者服用自制剂芪黄胶囊,用药方便、疗效肯定。另外临床报道显示灸法、穴位注射等外治法疗效肯定,下一步应注重特色疗法的使用。 1.4.中医特色 中药饮片使用率87.5%,中成药使用率83.83%,特色疗法能使用率75%,辩证施治率100%,中医药治疗比例较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5%。 1.5.治疗周期 平均住院日:13天; 2.疗效评价 2.1治疗效果:临床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肢端麻木和针刺样疼痛改善最为突出,且血糖、血脂水平、血粘度及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在治疗前后也有明显的改善;气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及寒凝血瘀型疗效好,肝肾亏虚型疗效一般。 2.2实施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9.8%,好转率84.3%,无效率为5.9%,死亡率为0%。 2.3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完成的22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治理费用、疗程、治疗效果、诊疗服务很满意,并愿意接受本临床路径。 2.4 增加寒凝血瘀证型后能为符合相应证型的患者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疗效肯定;中药熏洗治疗使用较为广泛,效果得到认可。气虚血瘀型患者服用自制剂芪黄胶囊,用药方便、疗效肯定。 3.优化情况 增加寒凝血瘀证型后有6例患者应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治疗,疗效肯定。西药费用比例及总费用均减少,住院总天数减少。应用中药熏洗36例,熏洗方法简便,但在医院煎药留渣有困难。气虚血瘀患者口服芪黄胶囊方便易行,疗效可靠。 4.存在的问题 4.1中医特色疗法种类偏少,且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查阅近年来文献提示局部穴位艾灸及穴位注射对治疗本病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我们下一步将完善艾灸及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疗法。 4.2在现有的中医特色治疗中,部分患者难以接受针灸治疗,在病房中中药留渣熏洗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今后将多与病人及煎药室沟通,在此方面予以改进。 4.3 住院治疗中药费金额及比例相应提高,西药费用下降,但西药比例仍较高。在以后的治疗中也要近一步有效的控制西药比例,突出中医特色。 5.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5.1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患者对中医疗法效果持怀疑态度,心理上不能接受,对预期疗效希望值低。 5.2临床工作中发现仍有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难以纳入相关的证型,临床应进一步总结相应的证型,以涵盖更多的患者,有利于中医药的应用。 5.3消渴痹症早期治疗效果往往较好,到了晚期痛、麻、凉症状严重,加之病程日久,应用多种中西药物,证型寒热错杂、虚实兼见,难以用上述证型解释,给临床辨证及疗效分析带来难度。且中药对肢体麻凉改善较好,对疼痛效果欠佳。中药止痛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4中药汤剂辨证施治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灵活调整,效果较好,但由于煎煮麻烦,病人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中成药服用方便,但不能随证加减,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消渴痹症患者病情常常缠绵难愈,需长期服药。所以,临床中我们常常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处方,让我院制剂室加工成水丸以利服用,冬季对一些虚弱的病人可处以膏方。 6.整改方案 6.1消渴病痹症属于消渴病的变证,是由于消渴病日久,阴阳气血亏虚,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无水行舟,脉道涩滞,从而导致脉络瘀阻。以气血亏虚为本,日久可导致阴阳两虚,因虚致瘀,瘀血阻络,筋脉肌肉失去温煦濡养而发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从中医分型上看,入选的48例病例中,气虚血瘀证者18例,占37.5%; 阴虚血瘀证者8例,占16.7%;痰瘀阻络证者12例,占25% ;寒凝血瘀证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