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与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专门水文学课程设计 永交市水文地质报告 目录 第一章 自然地理条件 1 第一节 地形 1 第二节 水文 1 第三节 气候 2 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 2 第一节 地层 2 第二节 构造 4 第三章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4 第一节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分 4 第二节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6 第三节 地下水化学特征 7 第四节 地下水动态特征 8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10 第一节 水质评价 10 第二节 水量评价 11 第五章 地下水开采设计 13 第一节 选择永交市供水水源地 13 第六章 结论 13 第一章 自然地理条件 第一节 地形 研究区位于永交市,地貌上研究区北西部以冲积平原为主,南东部以丘陵地带为主,有庙山、石屏峰,紫阳山等低山丘陵分布,与东湖、黄河等天然水系的交相呼应,形成了总体上南东高,北西低的的地形特征。研究区平原地带的海拔高程在500~960m,丘陵地带峰顶海拔高程一般在890~1381m,海拔最高的为石屏峰(1381),最低位黄河(500)。研究区内水系分布密集,黄河在研究区西部呈南北走势,并有涞阳河、汾阳河两个支流位于两个地貌单元。 研究区北部有少量成因不明的黄土出露。 第二节 水文 研究区的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湖泊在研究区纵横交错,主要的水系有黄河、涞阳河、汾阳河、东湖。依据丘陵地貌划分的分水岭提供了天然的汇水条件,水系的总体流动方向为由南到北,由东向西,有丘陵到平原地带再集中汇入黄河。区内地下水的赋存于碳酸盐岩含水层中,赋存不均一,其中部分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在灰岩夹白云岩的地区以及构造活动强烈的区域: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溶水、裂隙水明显富集,地下水流动总体方向与地表水一致。 图1 河流泉流量历时曲线 从水文站的观测资料上来看,兰村泉涞阳河与汾阳河流量季节性变化明显:7、8、9月份水量丰富,在8月份的水量最高,分别达到0.545m3/s、0.182m3/s、0.105m3/s,12、1、2月为枯水期。 第三节 气候 研究区年平均降雨量为509.5mm,主要集中在6~9月,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日降雨量最大可达117.7mm,冬季降雨量少,时有干旱发生。 图2 气象要素随时间变化曲线 一年中气温变化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25.2℃,冬季气温最低可达-3.9℃,年平均气温为11.8℃。蒸发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最大值为324.2mm,在十二月份的蒸发量为53.0mm,是全年中最小的,年均蒸发量为1866.6mm。 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 第一节 地层 研究区的地层横跨两个地貌单元,其中第四纪冲积、洪积物分布面积大,占总面积的45~50%,与下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丘陵地带出露的地层岩性由老到新分别为太古界片麻岩(Ar)、元古界砂岩及大理岩(Pt)、寒武系灰岩夹白云岩(∈)、下奥陶统灰岩夹白云岩(O1)、石炭系砂页岩夹煤层(C)、二叠系砂页岩夹煤层(P)、三叠系紫红色砂页岩(T)。三叠系砂岩、二叠系砂页岩组成向斜核部地层。 由于构造活动和第四系覆盖的原因地层出露不全,没有泥盆统和志留统的地层,奥陶统的地层缺失中统和下统。 地层岩性分布简述如下: 太古界片麻岩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且海拔较高,为基岩出露区。 元古界砂岩及大理岩沿分水岭分布,寒武系下奥陶系地层占研究区30%的面积,其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东方向。二叠系、三叠系石炭系地层出露于庙山山顶一带,与下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的接触关系。 图3 永交市水文地质图 第二节 构造 研究区内构造运动活跃,褶皱和断层方面均有发育。在横弯褶皱作用下发育了以庙山为核部的向斜构造,在断层方面发育了一条NE-SW走向的覆盖研究区的大型正断层,正是该断裂的出现划分了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以及位于研究区南东方位一个NW-SE走向的逆断层。 1、褶皱 庙山向斜:是研究区内发育的规模最大,轴迹呈向NE向延伸较远的开阔褶皱。该向斜核部由三叠系紫红色砂页岩,向斜两翼地层由二叠系砂页岩、石炭系砂页岩夹灰岩、下奥陶统灰岩夹白云岩、寒武系灰岩及页岩、元古界砂岩及大理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南翼产状为330°∠30°,北翼被第四系堆积物覆盖,近核部岩层倾角较缓,在15°~25°。 褶皱发育改变了原始的局面,形成了高低不平的地形地貌,为地表水由南向北的汇集提供了地形条件,地层的倾斜、岩层破碎情况也改变了地下通道的发育条件,从而控制和影响了地下水流的方向。 2、断层 本区域的断层是在褶皱形成之后发育的,有影响整个研究区的大型正断层,也有影响局部的小规模逆断层。两断层相交,且正断层发育晚于逆断层。 正断层:发育于三叠系地层形成后,其标志有地层缺失,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相连。断层发育是造成南东高,北西低的根本原因,决定了研究区内地表水汇集后的流动方向。在断裂带上有泉出露,分别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