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传染病学)猪伪狂犬病课件
陈焕春 院士 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研究 伪狂犬病根除计划实施方案 野毒感染状况的普查:全部阴性、阳性率低于10%、阳性率10~20%,阳性率大于20%。 强化免疫控制阶段:种猪每年免疫3~4次,仔猪根据50、60和70日龄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时间。 检测淘汰阶段:用阴性后备种猪逐步替换gE抗体阳性猪。 监测与认证阶段:所有种猪gE抗体均为阴性,设立“哨兵猪”。 猪伪狂犬病:肾出血和坏死,肾淤血、肿胀,被膜下有大量点状出血和灰白色坏死灶。 猪伪狂犬病:肾脏散在出血斑。 猪伪狂犬病:肾上腺可见散在的坏死点。 猪伪狂犬病:肺点状、片状出血。 猪伪狂犬病:小肠出血、瘀血,呈红褐色,表面散发灰白色坏死灶。 组织学变化主要见中枢神经系统呈现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炎,有明显血管套和胶质细胞坏死。 脑神经细胞、鼻咽黏膜、脾和淋巴结内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有坏死灶的扁桃体中,隐窝上皮细胞核内常有大量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组织学病变 大脑的核内包涵体,大脑的神经细胞中有不规则的嗜酸性核内包含体(HEx400) 扁桃体内的核内包含体(HEx400) 伪狂犬病的包涵体一般为无定形、均质的凝块,不规则而轻度嗜酸性,以明晕或泡状晕与核膜分离。注意观察鉴别! 7.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 猪、牛、兔、犬、猫、猴、驹和雪貂的肾细胞。 牛的睾丸细胞。 鸡胚成纤维细胞。 猪的PK-15、IBRS-2细胞,猴的Vero细胞。 仓鼠的BHK-21细胞。 根据病猪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别是广泛性非化脓性脑炎及嗜酸性包涵体的检出而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查。 动物接种:病料直接接种家兔、小鼠作诊断。 注射部位皮肤发生奇痒,局部脱毛,破损出血,发炎。 血清学诊断:通过酶联免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血清中和试验或琼脂扩散试验判定感染状态。 病原学诊断:荧光抗体检查和PCR。 猪伪狂犬病病毒接种家兔后表现奇痒症状。 猪伪狂犬病病毒接种小鼠后表现神经症状。 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LAT) 上图:伪狂犬病LAT诊断试剂盒 下图:LAT检测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全 病毒抗原 致敏乳胶 gG 蛋白 致敏乳胶 gG 基因 缺失疫苗 免疫血清 全 病毒 疫苗免 疫血清 伪 狂犬 病阴性 血清 伪狂犬病gG-LAT乳胶凝集试验鉴别诊断方法 伪狂犬病gE鉴别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伪狂犬病gG鉴别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A:正常RK细胞(兔肾细胞); B:PRV在RK细胞上形成病变 血清中和试验(SNT) 荧光抗体检测 扁桃体隐窝上皮冰冻切片呈现伪狂犬病病毒阳性。 免疫sABC阳性 病毒抗原位于神经细胞,免疫sABC呈暗棕黄色强阳性反应(免疫sABC x400) 1 2 3 4 5 6 7 8 9 2000 1000 1.Takara DL-2000 Marker; 2. 扁桃体; 3. 胸腺; 4. 颈部淋巴结;5. 腹股沟淋巴结 6. 大脑; 7. 小脑;8. 嗅球;9. 脊髓 100 250 伪狂犬病的PCR诊断方法 伪狂犬病病毒不同毒株感染动物 家兔接种野毒后表现奇痒,死亡。 家兔接种gG缺失株后表现搔痒,但不死亡。 家兔接种gE缺失株后不表现搔痒,也不死亡。 犬接种gE单缺失株后死亡。 天然弱毒株Bartha株对犬安全。 野毒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 随着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应用,在临床上已能区分疫苗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 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是在使用伪狂犬病的基因标志疫苗的前提下应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伪狂犬病TK-/gE-(或TK-/gG-)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伪狂犬病gE(或gG)乳胶凝集试验鉴别诊断方法 伪狂犬病gE(或gG)ELISA鉴别诊断方法 伪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 伪狂犬病病毒已发现11种糖蛋白:gB、gC、gD、gE、gG、gH、gI、gK、gL、gM和gN,除gG分泌到细胞外,其它均定位于囊膜上。 gC、gE、gG、gI和gM的缺失不影响病毒在体外复制,为病毒复制非必需基因。gE基因决定着病毒的毒力,影响病毒的神经嗜性。 基因gG 和gE在伪狂犬病病毒PrV基因组中的位置 伪狂犬病的基因缺失疫苗—是在TK基因(主要毒力基因)缺失的基础上,将病毒的非必需糖蛋白基因(gE或gG)进行缺失,得到的突变株就不能产生被缺失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 将这种基因缺失疫苗注射动物后,机体不能产生抗缺失蛋白的抗体。但野毒感染的机体仍可以产生该蛋白的抗体。 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 全 病毒抗原 致敏乳胶 gG 蛋白 致敏乳胶 gG 基因 缺失疫苗 免疫血清 全 病毒 疫苗免 疫血清 伪 狂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