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城市化效率时空分异与作用机理.docVIP

中国城市化效率时空分异与作用机理.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化效率时空分异与作用机理

中国城市化效率时空分异与作用机理   摘 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2—2011年城市化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0年间,中国城市化效率整体呈现波浪式下降的演进过程,全国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区数量总体上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且空间分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动。以2011年为典型年份对城市化效率进行全面分解,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济规模总量等要素对城市化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空间的人口承载力则对城市化效率具有负面阻碍作用。   关键词:城市化效率;城市化投入;城市化产出   中图分类号:F29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   一、引 言   城市化已越来越成为中国扩大内需和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途径。对于中国的城市化,部分学者和专家认为存在着效率较低和投入较高的问题,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但是效率到底低到何种程度,时空分异性的差距有多大,又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目前尚处于研究的空缺状态。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城市化效率某一方面的研究。如在城市效率方面,国外早期的相关研究中,部分学者使用城市劳动生产率来代替城市效率,Alonso与Sveikauskas研究了城市效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1-2];Charnes证实了DEA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城市效率研究方法[3]。李郇等也对中国城市效率展开深入研究[4]。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方面,Rosenthal和Strange率先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证明了人力资本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以典型地区为例进行测度[5]。金相郁与刘秉镰和张清彬对中国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6-7]。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国外学者起步较早,最初是生态学派直观辨认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演变,主要有轴向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及多核模式等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此外,杜能的“杜能圈”的诞生、韦伯、克里斯泰勒和马歇尔相继提出以区位论为中心的相关理论,为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增添色彩[8]-[11]。近年来,Janine与Erik分别在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全方位剖析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土地使用的外部性、城市扩张和土地的危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土地分类研究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12-13]。同时,部分学者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也进行探讨[14]。以上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城市化效率的探讨提供了借鉴,但并没有对城市化效率理论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其时空分异和作用机理做相关检测。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城市化效率及作用机理展开分析,寻找出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并甄别出其作用机理,以期促进城市化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指标体系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选取   对城市化效率的测度需要从城市化投入和城市化产出两个方面来选取相应的指标。依据指标的代表性、准确性、真实性及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西藏数据的缺失,暂不纳入研究范围)作为研究区域,对其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投入和产出分别进行典型指标的选取,构建城市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建成区面积、非农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市场化指数为城市化的投入系统;转移人口数、城市非农产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及人均拥有绿地面积为城市化的产出系统。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2—2011年为研究时间段,构造出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集,进行城市化效率的实证分析。在关于以上城市化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除市场化指数来源于樊纲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年度报告》外,其余均来源于2002—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其中,转移人口数由上一年的人口数与下一年的人口数之差而得。同时,数据收集以市辖区口径为标准。   三、城市化效率时空分异测度及分析   (一)城市化效率的动态测度   由表1可以看出,2002—2011年间,中国城市化效率整体呈现波浪式下降的发展趋势。   表12002—2011年中国省区城市化效率   分时间段来看,2002—2007年,中国城市化效率的下降幅度最大,由0. 948下降到0. 819,年均下降2. 600个百分点,说明在这段时间内,城市化投入和产出水平的配置状态呈下滑的趋势;2008—2011年,效率值呈现“V”字型的运行趋势,2008—2010年逐步下滑,而到了2011年却实现了上升。这些已有的数据充分展示出,中国城市化效率波浪式下降的趋势。这本身也与实现城市化效率有效性的省区有关,2002年,城市化效率有效性的省区为18个,发展到2011年数量却变为9个,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